据媒体报道,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与同业借款将纳入存贷比计算,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将不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存贷比计算方式的调整已在市场意料之中,但计入分母的同业存款免除存款准备金缴纳则好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该消息对市场情绪的影响偏正面,但是对银行的基本面的影响则视其资产负债结构而定:
1)调整后上市银行的平均存贷比将有所下降。基于14 年上半年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我们预测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与同业借款纳入存贷比计算将使上市银行的平均存贷比下降3.1 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通常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存款规模都比起贷款规模要大得多。但农业银行(601288.CH/人民币3.34, 谨慎买入; 1288.HK/港币3.80, 持有)、徽商银行(3698.HK/港币3.40, 持有)和重庆农商行(3618.HK/港币4.75, 买入)的调整后存贷比有所上升,特别是重庆农商行,预测其存贷比将上升15.3 个百分点至72.7%。
2)银行投放一般贷款的意愿料难改变。在计算方法调整前,上市银行的存贷比水平仍然低于75%的上限。据我们了解,银行放贷的意愿更多由其风险偏好和央行的合意贷款规模控制所决定。因此,即使存贷比降低3.1 个百分点,银行投放贷款的意愿依然难有较大改变。
3)银行的同业存贷款业务运作难度加大,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投放的流动性或有收缩。根据新的存贷比计算方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同业贷款和存款也将纳入75%的考核上限,这将增加银行的同业存贷款业务的运作难度。我们注意到,目前上市银行共有5.1 万亿人民币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占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总负债的50%),但是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总额仅为1.2 万亿人民币(占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总债权的13%),这意味着小型城商银行或农商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可能会大于其存款规模。在此情况下,这些小型银行需要减少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以满足75%的上限要求,此举或将导致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投放的流动性出现收缩。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部门的存贷比要求目的是降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但是目前看来有些多余,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覆盖率等指标已经有效地控制了流动性风险。我们预计,未来两年内,存贷比控制将逐步退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