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 10 月20-23 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召开,预计法治将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
2. 媒体报道,政府性债务管理细则即将出台,融资平台债务划转为地方政府债务之后,融资平台公司或将转型为经营性国企。
3. 媒体报道,国企高管限薪方案细则或将在11 月出台,金融国企在方案范畴之中。
4. 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投资优先股的通知,险资投资优先股正式开闸。
5. 9 月金融数据表明,存款偏离度监管新规已开始对全行业存款增长及M2 增速产生影响。
6. 媒体报道,央行10 月20 日将对股份制银行定向投放资金超2000 亿。
7. 10 月14 日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央行下调14 天正回购利率10bps 至3.4%,上一次下调是在9 月18 日。
8. 银监会将开展127 和140 号文(同业监管新规)执行情况专项检查。
9. 本周关于沪港通的信息纷繁复杂:1)最终开通日期尚未明确,2)中港两地证监会宣布双方签署沪港通监管安排合作备忘录,3)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参与沪港通业务试点通知,4)上交所公告89 家券商获得沪港通业务资格。
10. 媒体报道,广东佛山银行业资产质量加速恶化,不良率从年初的0.85%上升至7 月末的2.6%,部分银行佛山地区不良率超5%。
评论。
以法治为主题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银行意味着什么(事件1-4)?法治精神是现代社会的根基,其深远影响在此不做论述,针对当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而言,我们认为,一个事事均有法可依、公开透明的金融体系的估值水平必将显著高于一个建立在一系列不透明潜规则之上的金融体系。对银行而言,其关键影响将体现在:l 地方债务问题的有效解决:法治轨道的建立,能从根源上约束地方政府(乃至监管机关)的行为边界,有效化解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行政化干预、地方政府及其他主体违规违法的融资、担保、暗保等“潜规则”行为,消除当前影子银行体系的灰色地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一行政性色彩极强的融资主体亦有望在法治的大环境下退出历史舞台,与其一同谢幕的,则是地方政府非市场化融资行为对金融体系和无风险利率的扭曲,以及对银行板块估值的巨大压制。
l 刚性兑付问题的彻底打破:刚性兑付包括地方政府、信托乃至银行理财产品,而打破的对象,则既包括兑付主体本身,也包括投资者对兑付问题的不合理期望。刚性兑付是中国金融体系中约定俗成的不成文潜规则的典型,无法可依但却根深蒂固,金融机构背负的沉重的兑付负担是问题的一方面,投资者在有亏损预期之时即上街游行静坐则是问题的另一方面,两方面均是不正常且违反法治精神的,也均是需要由健全的法治体系来破除和约束的。我们认为,破除刚性兑付不等于大规模违约,金融机构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兑付承诺亦非违反法治精神的大原则,法治原则需要打破的是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双方对“无论如何一定会兑付”的预期,令风险资产的风险属性回归,而出现风险时尽力化解和弥补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也是金融机构应尽的商业义务。可以看到,中央政府一方面明确不救助地方债务、另一方面又要求地方政府尽全力坚守风险底线,信托监管99 号文一方面要求实现买者风险自负、另一方面又在加大对信托公司股东的约束,以及近期信托业救助基金的建立,都是围绕着“打破预期、但加大对各方应尽商业义务的约束”的这一大方向展开的。我们预计,随着法治大方向在四中全会后进一步明确,刚性兑付问题的彻底解决将迎来曙光,银行业估值的一大制约有望彻底消除。
l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这样的全局性重大改革,一方面需要以法治作为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以一次最高层的方向性定调作为其全面推进的启动信号。我们判断,四中全会之后,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将在多个方面继续推进,包括:高管薪酬和市场化的员工激励机制、企业组织架构改革、以及潜在的国有股减持。国有金融机构高管限薪仅针对最顶层的极少数中管干部,而国企薪酬改革的核心,则在于有效划分体制内(即作为限薪对象的极少数中管干部)和体制外(即广大的生产经营管理员工)薪酬,对体制外人员,需要由董事会进行市场化招聘和管理,实行与市场水平接轨的薪酬待遇。
我们认为,只有当一家银行的前线业务人员薪酬能大幅超越董事长之后,这家银行才具备充分释放员工生产力的前提条件。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四中全会之后继续推进,银行作为混改的重要试点,有望在薪酬改革、股权激励、架构改革、乃至国有股减持上迎来持续的事件性利好。
l 银行优先股将不会成为下一个无风险利率的错误标的:保监会批准险资投资优先股之后,境内银行优先股发行和投资的大幕正式开启。我们认为,银行优先股的实际风险非常小,6-7%的股息收益率基本可视作“无风险”收益,但是与地方债和信托产品几乎毫无边界的体量和全社会广泛的投资参与度相比,银行优先股无论从体量上、还是投资者范围上,均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因此,在地方政府刚性兑付预期打破、地方债利率不再作为无风险利率中枢之后,银行优先股股息率不会成为下一个错误的无风险利率标的,无风险利率中枢有望向国债这一正确标的持续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