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规范文件一出,市场高度关注,主要担心集中在非标将大幅压缩,对实体资金面极度不利。银行股价角度,由于预期充分且投资类非标得到认可,我们认为负面影响较小,但非标资金究竟会降多少?
市场忽视了存量结构,因此对被规范的非标业务有所夸大:央行指出2013年末同业资产规模达21.47万亿元,但这其中包含同业存放、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其中前两类并没有违背流动性管理的初衷,同业类非标主要集中在买入返售项下,这类资产规模按照55%(上市银行2014年一季度末的比例)算全行业估计12万亿。而买入返售业务项下有票据、债券、信托受益权业务,票据占41.4%、信托受益权24.4%;也就是说买入返售项下信托受益权规模不超过3万亿(上市银行1.3万亿)。
2013年下半年以来增量非标主要在应收款项类投资:去年下半年买入返售项下信托受益权增量不到3800亿(上市银行),票据压缩6000亿。而应收款项类投资项下投向理财、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等类非标业务规模余额两万亿,增量4720亿。也就是说,钱荒冲击之下,银行同业业务开始主动回归本源,非标转向投资项下,而规范文件并未否定同业投资投向非标。去年下半年同业项下非标增量较多的华夏、招行影响较大但方向会转到投资项下,因此同业项下非标减少不会超过5000亿,投资项下非标增加会对冲掉该部分下降。
非标压缩主要来自过桥模式、抽屉协议模式的禁止,目前尚难量化:文件的核心关注点是买入返售需在两方之间、投资类非标虽然认可但不能有任何隐性担保。过去过桥模式较为普遍,但具体量有多大并不确定,这是未来非标增速放缓的关键点。但从以往经验看,监管和创新是一个赛跑的过程,不排除有新的创新来规避。
以往投资项下无非标的银行不排除增加非标投资:四大行应收款项投资项下无任何非标,中小银行则80%以上都是非标,监管对同业投资是认可的,不排除大银行在该项下增加非标的可能性。
需求的下降是非标下降的主要原因,监管并不会雪上加霜:过去一段时间社会融资总量显示表外融资低于预期,显示需求端原因是非标下降的主要因素。供给端来看,银行在负债成本压力之下对利润的追求促使其并不会放弃非标资产的配置。在资本补充无忧的背景下,即使非标资产的风险权重更高,银行依然有动力配置。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监管对银行非标资产增长负面影响较小,需求疲弱背景下非标增速的确会继续放缓,但主要是延续前期趋势。银行股目前的主要压制因素依然是来自房地产市场调整不确定性带来的资产质量风险。
风险提示:房地产市场剧烈调整;经济增速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