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基准利率调整主要影响预期。
预期管理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此轮降息,应是当局调控预期的又一尝试。货币 “二分法”下货币数量不变,仅对终端官定利率进行调整对实际借贷利率影响小。经济低迷、通缩迫近,通缩对经济的不良冲击在于预期,改变预期就约束了通缩的坏处,但仍能享受低物价的好处。有效降低实际利率只能是扩大货币、信贷供应,但现正是消化温时代大水漫灌的负面影响期,无法放水;预期管理为唯一选择。
预期中的降息对资本市场趋势影响有限。
降息、降准早已在市场预期之中,本次降息行为因属预期兑现!金融市场运转机制的改变,使得降息不再像过去那样是“普惠”的,对股票市场而言,“蓝筹” 中的高负债经营企业受益最为明显,银行利差反而缩小,房企大部分并不具有信贷议价能力。整体而言,预期中的降息对股市影响有限。对债市而言,今年的情况是市场确定性太强了,大家都选择了同一条道路,想超越反而难了,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首先要管好自己的流动性吧(又过去的资产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年内仍有降息、降准。
本次降息并非意味着货币当局平稳货币政策发生转向。2015年对稳健货币政策的解释已明确为——为经济运行创造中性货币环境。自2013年货币运行机制发生变化后,“紧数量、低利率”就成了货币政策的不二选择。新货币机制下,货币中性是指流通货币增速维持一个中偏低的水平;经验地看,政策合意的货币增速为M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