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起源:
本文从产能过剩跨周期这一特征出发,参照国际发展经验与经济发展规律,分析我国工业短周期过剩与长周期结构亟待调整双周期叠加形势以及去产能和调结构的驱动因素,并预测未来工业产业结构情景。
结论:
1. 目前的工业产能过剩是跨周期过剩,并且处于长短周期叠加的局面。短周期相对下游产业过剩,长周期的过剩相对未来经济发展水平的过剩。
2. 截止11月,依然有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三个行业处于相对增产能;造纸,纺织,黑色金属冶炼三个行业从2006年开始相对工业整体去产能;而煤炭采选2013年下半年才开始相对去产能。
3. 对比G7国特别是日本,我们发现工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来自内需上升和工业各产业生产率上升。消费升级和产业生产率上升都在产业结构升级中起到关键作用。
预测:
1. 短周期下,上述三个仍在相对增产能的行业(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预计将进入去产能周期,投资缩减。三个行业在过去3年年均固定资产投资2.7万亿,在工业全部固投中占比18%;如果再加上其他过剩产业一共代表了全部工业投资的34%(年均5.2万亿),它们的去产能将严重拖累工业投资。
2. 长周期下,预计到2022年,我国工业在经济中占比将下降4.4%至34%,其中采掘业下降速度最快(占比-8.2%),机械机电和电子与交运设备上升最多(占比+3.6和+5%),工业增加值将实际增长76.9%(达到2012年不变价35.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