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品市场观察
周一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暴跌254 个基点,即期汇率进一步接近当天波幅下限,人民币贬值趋势越加明确。对比本轮人民币贬值与2014 年一季度的贬值,触发因素相差较大。
从历史数据来看,人民币即期汇率围绕中间价波动。2012 年和2013 年多数时间,即期汇率接近波幅上限,即人民币升值动力较强。而2014 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汇率走势出现明显波段。2014.01 至2014 年5 月,即期汇率明显贬值;2014 年6 月至10 月,升值;2014 年11 月至今,大幅贬值,即期汇率接近于2014 年5 月的水平。我们认为,11 月以来的贬值触发因素有两点,一是降息,二是美元大幅升值;而2014 年一季度的贬值则可能是中国央行主导,3 月央行也顺势的扩大了人民币兑美元每日波幅。
而这种贬值原因的不同对应着央行不同的应对方式。2014 年一季度,央行当时在外汇市场以卖出人民币为主,对应的向市场注入基础货币,同时在公开市场回收基础货币;而近期央行则以买入人民币为主,收缩了基础货币,同时在公开市场投放流动性。以此角度考虑,重启的逆回购操作可能更多的是应对外汇操作的对冲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