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2日,微软发布了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10,而事前不为人所知的是,微软同时拿出了全息影像增强现实技术与样机:Holograms和HoloLens。
增强现实技术:Holograms.
根据视频演示,Holograms 借助头戴设备的帮助,让用户以实际环境作为载体,实时处理、获取虚拟信息;在墙上获取消息、查找联系人,在地上、家具间玩游戏、在客厅墙上直接进行Skype 视频通话、观看球赛,实时投影眼镜上帮助工程设计、维修等。
Holograms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是实时空间深度扫描和实时3D建模,需要深厚的算法功力和较高的演算能力。微软在Kinect的多年耕耘,最终在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中开花结果。
应用样机:Hololens.
承载着微软Holograms所有期待的是自家的样机Hololens,由于演算能力要求极高,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头戴式PC,搭配诸多传感器和透明显示眼镜。
包括三个独立芯片:CPU、GPU和全息处理器HPU。
输入方式包括:头部追踪光标、虚空指点识别、语音指令。
输出方式:全息的透明显示,环绕立体声等。
Hololens是微软自家样机,WIN10系统中都将内置HologramsAPI。微软邀请Oculus、Leap Motion 等VR/AR设备制造商加入Holograms的支持行列中。
增强显示技术实用化是穿戴式设备替代PC的开端.
增强现实技术具备三个显著特点:①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信息集成;②具有实时交互性;③是在三维尺度空间中增添定位虚拟物体。该技术可广泛应用到军事、医疗、建筑、教育、工程、影视、娱乐等领域。
谷歌眼镜给我们看到初级阶段的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并且更侧重于户外(例如导航、旅游点评类应用),这也是它受到隐私侵犯等指控的主要原因。谷歌眼镜的投影平面化和简单,分辨率较低,不具备3D全息影像的处理能力,这一点是微软着力渲染的。
微软Hololens更注重室内,着眼于替代PC,目前可见的应用主要有:1. 结合实际空间的沉浸式3D游戏体验.
2. 追随眼球(或者头部视角)的任意平面虚拟投影,辅助教学。
3. 室内装潢、艺术品陈列等通过手指虚空指点缩放的3D艺术设计,通过3D打印得到作品.
4. 通过透明显示投射辅助信息,包括虚拟仪表的面板、被维修设备的内部结构、被维修设备零件图等。
5. WIN10的串流下,Hololens图像的实时广播和交互,辅助会议。
前景丰满,现实骨感.
1. 初代产品仍比较粗糙,重量较大.
2. 内置整个x86 PC,功耗和发热量较大.
3. api虽开放,除了酷炫的演示之外,没有可供体验的实际应用。
虽面临诸多软硬件技术上的制约,我们认为Hololens以替代传统PC为己任的出发点甚是新颖。智能腕带、手环在户外体验上已经获得用户的好评,Hololens将是穿戴设备进军室内挑战固有PC领地的开端。
投资建议.
Hololens样机是一个在浓缩版超便携PC基础上大量使用传感器、I/O设备的可穿戴PC。
核心CPU方面,据外媒报道,使用的是Atom(Cherry Trail)处理器,GPU是Atom集显,HPU芯片暂时未知。或许是在性能、发热和续航间互相妥协的结果。
轻薄化是Hololens未来发展的必然道路,而模组化封装的解决轻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主要思路是利用三维叠层封装的模式来减小主板平面空间,达到小型化的目的,建议关注模组化封装的优势厂商环旭电子。
透明显示方面,国内京东方等面板厂具备在玻璃上实现透明显示的技术能力。建议关注京东方、TCL(华星光电)、深天马等厂商。
传感器方面,微型化的可穿戴设备中,MEMS器件以低功耗、强硬度和完善的功能受到广泛重视,在MEMS器件的整个产业链中,MEMS器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封装环节,其次是设计制造,我们建议关注在MEMS器件领域已经布局深远的士兰微、金龙机电、苏州固锝等。
风险提示.
增强显示处于行业发展初期的技术风险.
Win10相关联行业生态建立不及预期.
穿戴设备用户培育进度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