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期趋势,我们的结论是N型走势进入第二个阶段。我们在1月14日的晨会策略点评《N型走势第一个阶段完成》中提到,权重蓝筹股有较大概率已经形成了中短期内的头部,N型走势第一个阶段基本完成。1.19行情后,基本可以确认这一判断,今年的行情已经正式进入第二个阶段。
在行情的第二个阶段,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理性,所谓理性,意味着基本面的因素对市场的作用会有更多的体现。那么基本面的情况怎样呢?答案是经济增速下降,企业盈利下滑。由两个指标可见一斑,一个是12月份的贷款规模,虽然贷款总规模有所放大,但是三分之二左右通过委托贷款方式进入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并没起来;二是资源品价格继续下跌,尽管目前全球进入流动性大宽松时期,但是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呈下跌趋势,除了和避险情绪相关性较高的贵金属走强外,大部分和经济基本面相关度较高的基本金属以及其他资源品价格依然疲软,反应出需求的萎靡。在此背景下,企业盈利难言乐观。那么,从产业链上来看,中游制造业能否因成本降低而受益呢,虽然这个逻辑是成立的,但是由于产能过剩,中游制造业的利润也会受到挤压,从而难以实现成本优势向利润优势的传导。此外,这一轮货币宽松,并没有降低实体企业的债务负担。从媒体的一些零碎的报道来看,一些大的制造业正在关闭工厂,也显示目前实体经济的现状。
由此看来,在行情的第二个阶段,系统性的机会就不会很大。那么这个阶段会持续多久呢?我们在1月14日的晨会点评中认为会需要3-5个月的时间,主要是基于企业盈利增速需要见底的判断,在这期间,需要见到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需要见到社会融资规模的起来,需要见到物价的回暖,换句话说,以上这些指标转好是判断行情第二个阶段即“N”的第二笔结束的关键依据。
那么在行情的第二个阶段,那些板块会有机会呢?我们在年度策略报告中提到新常态下驱动因素的转变,由投资驱动转移到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和改革。我们看好科技股和改革概念,具体地说,信息技术、工业4.0相关板块以及国资改革就是重点关注的领域,此外,从消费升级的角度,医疗服务和新能源也值得看好。
关于短期预判,我们认为应以更加谨慎的心态去对待。虽然历史的数据显示,暴跌之后反弹会经常出现,但是需要考虑的是金融衍生品对股市的影响。目前的市场有融资融券工具,也由股指期货,这些工具会对股市产生助涨助跌的作用,就融资融券来说,融资盘的平仓以及由此产生的踩踏效应,尚未过去,而且可能会产生新的融券做空行为;就股指期货来看,当现货市场出现下跌后,为减小损失,一个自然的反应是做空股指期货来对冲,而期指的下跌,又会带动现货价格的下跌,从而形成一个负反馈,进入恶性循环。在股指期货没企稳甚至还没打开“跌停板”之前,抄底的风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