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2月社会融资总额为1.69万亿元,同比多增4368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6973亿元,同比多增2149亿元,预期值为7600亿元,前值为8527亿元。2014年社会融资总额累计为16.46万亿,同比下降4.8%;新增人民币贷款累计为9.78万亿,同比增长10%。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余额122.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前值为12.3%,预期值为12.5%。 点评:
银行信贷期限拉长,短期贷款大幅压缩。12月短期贷款以及票据融资新增48亿元,同比大幅少增3302亿元,但其中票据融资余额当月减少1404亿元,因而当月短期贷款新增1452亿元;中长期贷款则新增6964亿元,同比大幅多增5515亿元,贷款结构有所优化。具体来看,短期贷款方面,非金融公司、居民分别新增887以及565亿元,分别同比少增2358以及24亿元。中长期贷款方面,非金融公司、居民分别新增5289以及1675亿元,分别同比多增4987以及528亿元。
银行风险偏好恐难持续提升。最近两个月信贷投放一扫三季度以来的颓势,11、12月均同比大增,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而12月票据融资大幅减少表明银行信贷投放意愿明显增强,但并不表明其风险偏好显著提高,最近两个月信贷投放加快与43号文关系密切。国务院“43号文”要求1月5日之前完成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清理与甄别,被甄别为属于地方政府一般债务的由财政预算资金偿付,受此推动, 商业银行大多在2014年12月31日前尽快向融资平台放款。因而我们看到非金融公司中长期贷款在11、12月增加较多。然而,随着甄别限期已过,商业银行信贷额度收紧,经济复苏动力较弱,银行风险偏好难以持续提升。
影子银行回光返照,12月融资规模明显反弹。受到127号文以及银行风险偏好下降的负面影响,年初以来影子银行业务表现疲软,规模一直缩减,但12月融资规模明显反弹,其中信托贷款新增2102亿元, 委托贷款新增4582亿元,分别同比多增991以及1855亿元。需要注意的是,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仅新增1225亿元,仅多于2014年1月的发行量,主要原因是城投债发行锐减,12月仅发行58只,共融资737亿元,环比减少约400亿元。
增长乏力依旧是影子银行常态。12月委托贷款以及信托贷款大幅反弹, 43号文引发的融资平台贷款需求仍是主要推手,但银行风险偏好的下降以及同业业务监管力度加大决定了影子银行的新常态依旧是增长乏力,依靠通道业务的单一引擎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从监管角度而言,前有127号文封锁, 后则有央行围堵。作为对387号文的补充,央行刚刚下发《关于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口径的通知》, 修订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口径,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各项款项,纳入“各项存款”类统计。将存款类金融机构拆放给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各项款项,纳入“各项贷款”口径。此项规定与127号文一脉相承,一行三会在制定127号文时已有共识,因而大概率上银监会将跟进,原来存款类金融机构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之间同业往来(运用方)项下的同业拆放将计入各项贷款。受此影响,原同业业务将还原至一般贷款业务,意味着存贷比以及风险权重的优势不再,原本银行与信托、券商资管以及基金子公司之间合作放款的业务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
存款增长疲软,M2增速继续回落。尽管12月财政存款减少1.27万亿,但银行存款压力普遍加大,新增存款同比少增4271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同比少增3681亿元,非金融公司存款同比少增461亿元。此外, 5月以来外汇占款走弱也压制存款增长,11月货币当局口径外汇占款减少67.8亿元,2014年5月至11月, 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累计减少1024亿元。展望一季度,由于存款持续分流以及外汇占款趋势性走弱, M2增速仍有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