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27家银行获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点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转向备案制

来源:华融证券 作者:赵莎莎 2015-01-14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事件

近期中国银监会批复了多家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申请。该份名为《中国银监会关于中信银行等27家银行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的批复》显示,一共27家银行获得了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分别是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恒丰银行、渤海银行、北京银行、河北银行、晋商银行、锦州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台州银行、徽商银行、南昌银行、汉口银行、华融湘江银行、重庆银行、南充市商业银行、宁波银行、青岛银行。

点评

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已由审批制转向备案制

为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以及进一步简政放权,银监会于2014年11月20日曾下发《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的通知》。该《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应向银监会提出申请相关业务资格。应依据《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将申请材料报送各机构监管部并会签创新部。对已发行过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豁免资格审批,但需履行相应手续。本次27家银行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的批复标志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已由审批制转为备案制。

二、历经十年曲折发展历程

2005年3月,建行和国开行获准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首批试点。同年4月,央行和银监会颁发《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2007年4月,国务院批准扩大试点工作。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风险担忧直接导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一度中断,直到2012年9月才又重新启动。2014年出现井喷式爆发,但相比我国名义GDP和债券发行规模而言,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依然很小。从2012年恢复试点至2014年8月末,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仅发行28单,总额为1328亿元。

那么发展曲折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四点:(1)发行流程冗长,牵扯机构部门较多。一般审批时间长达半年左右,贷款期限选择难度加大。(2)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缺乏市场流动性;(3)银行以前光依靠存贷利差就能赚足利润,而现在利润空间越来越窄,需要盘活资产;非标业务和影子银行问题的困扰,使得正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受阻。

三、银行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有已有足够内在动力

中国目前并不存在信贷资产的二级转让市场,银行只能持有巨额信贷资产至到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使得银行可以真实出售部分表内资产,获取现金和流动性,优化资产结构,改善资本充足率。因此,国务院2013年开始就强调通过资产证券化手段盘活存量金融资产,优化金融资产配置。另外,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银行还能降低其客户集中度,分散信贷资产风险,并且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因此,我们认为在当前流动性偏紧,金融信贷资源稀缺,银行资产质量承压的大环境下,银行具有足够的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内在动力。

四、投资建议

在流动性宽松预期和制度红利释放的背景下,我们给与银行业“看好”评级。

五、风险提示

经济萧条,信贷资产质量继续恶化;货币政策收紧。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