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的制造业与非制造业表现有所分化。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12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仅为50.1%,比上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官方制造业PMI数据仍在50%的荣枯线上方,表明我国制造业仍保持基本的稳定,但增长动力已经略显不足。与此同时,汇丰制造业PMI指数则回落至49.6%,已低于荣枯线。不过观察同期我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则比11月回升了0.2个百分点至54.1%,并已经连续2个月出现回升,表明我国非制造业总体上的发展态势保持良好,其中主要是非制造服务业PMI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不断的增强。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的改善,突出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是有利于驱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并能够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持力量之一。
工业通缩与库存去化拖累PMI分项指数走低。国内需求疲软导致制造业PMI数据下滑,其中重要的五个分项数据同上月相比均有所回落。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的回落是拖累PMI回落的主要因素。受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影响,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下跌,12月已经跌至43.2%,但价格指数的下行并没有带来采购量指标的反弹,意味着市场需求的消极情绪依然浓厚。当然价格的下跌对进口的增长是有帮助的,我们注意到PMI进口指数止跌并微升至47.8%,但其依然位于萎缩区间。此外,购进价格的表现持续低迷,也预示12月我国PPI环比表现或将进一步走低,工业通缩局面短期难以有效改善,并推动微观层面的库存去化进一步的延续。
工业颓势尽显,政策预期增强。12月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标已经降至48.7%的历史最低点,这意味着当前工业企业对生产经营和扩大投资的意愿表现的较为消极,凸显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挑战,令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当然,在经济数据不济的期间,为避免失业率上升和债务违约等一系列问题的爆发,市场对政府将采取更多刺激性措施来拉动需求,有了更强烈的预期。尤其是2015年房地产的颓势可能将持续,中小企业地产开发商资金链将更加紧张,而众多工业企业也将延续去产能和去杠杆,并在销售放缓和债务压力不减的困局中力争成为“剩者”。此外出口需求依然不稳定,加上国内需求及投资放缓的拖累,工业增长下行的趋势有望延续。我们认为,当前企业的经营表现已经达至阶段性的低点,未来工业整体收入增长持续探底的空间并不大,预期今年一季度末工业利润增长和工业收入增长有望双双探底并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