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银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设立具体的存款偏离度指标计算公式,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要求银行改进绩效考核制度,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考评指标,不得高息揽存、返利吸存、通过第三方中介吸存、以贷转存、以贷开票吸存、通过理财产品和同业存款倒存。
评论
短期影响银行负债成本、预计贷存比继续放松将接踵而至:在现行的贷存比考核体系下,《通知》无疑将加大银行的吸存压力、提高银行的整体负债成本,这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初衷背道而驰。现行贷存比考核体系是当前存款波动巨大、金融体系扭曲乃至全社会融资成本高的重要原因,但其得以长期存在的基础却是多年来形成的庞大的存款寻租体系。《通知》从提升存款需求方(银行)滋养存款寻租行为的成本入手,从根源上抑制现行贷存比体制下存款寻租行为,有助于最终消除贷存比存在的基础:存款寻租,实现贷存比考核的最终消除。
我们认为,当前一切着眼于解决中长期矛盾和扭曲的政策对银行估值都应该是正面推动。
当前银行主要的存款“主动制造”渠道都被覆盖:我们在草根调研中发现,银行通过各种交易结构的设计主动“制造”存款的主要渠道包括:理财产品倒存、同业存款倒存、以贷转存、以贷开票吸存,这几大渠道均在《通知》中被禁止。在这几大渠道中,理财产品和同业存款倒存是当前月度存款波动的重要原因,而以贷转存和以贷开票吸存是变相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手段(这两项业务在银行俗称“做回报”,回报即是指存款)。在《通知》精神严格执行的情况下,银行现行的存款“主动制造”渠道将受到较大约束。
取消贷存比的最大障碍:存款寻租:时至今日,执行多年的贷存比考核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源,中小企业存款派生能力弱导致其在贷存比体制和银行“存款立行”的策略下天然受到银行冷落。贷存比考核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但取消起来却障碍重重,我们认为,取消贷存比的最大障碍在于:在多年贷存比考核和银行存款立行策略下,业已形成了一条庞大的存款产业链和巨大的存款寻租空间,正是这种寻租空间的存在,是取消贷存比的最大阻碍,而且这条存款产业链是难以通过反腐等制度手段从寻租端(即存款提供方)加以抑制的。
《通知》剑指贷存比症结的核心:存款需求方:《通知》禁止高息揽储、回扣揽储,同时对银行月末的存款冲高给予严厉惩罚措施,从表面上看是抑制了银行的存款吸收能力,但实质上却是在从根源上扼杀存款寻租的空间:提高银行滋养存款寻租行为的成本,才是真正消除寻租空间的最有效手段,银行出于对存款偏离度指标超标的顾虑,将主动降低对存款寻租行为的需求。同时,“改进绩效考核制度、银行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考评指标”的规定亦从制度上缓解了银行、尤其是基层业务人员对存款的渴求。我们预计,《通知》执行之后,存款寻租空间将出现显著压缩,取消贷存比考核的最大阻碍自然消除。
对政策方向的展望:贷存比继续放松直至取消是大势所趋:当前银行业面临着“四难境地”:1)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企,政策大方向是降低融资成本;2)金融脱媒大趋势造成了银行存款稳定性大幅下降,这一趋势不可逆转;3)时点性贷存比考核继续严格执行;4)《通知》对银行存款冲时点的限制。这四大因素不能同时存在,其中贷存比考核是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因素3继续严格执行时点性贷存比考核与因素1、2、4均冲突,因此在因素3上作出让步是唯一的选择。前面已经提到,《通知》精神实质上针对的是取消贷存比考核的核心障碍,通过提升存款需求端的存款冲高成本来抑制和化解当前庞大的存款寻租产业链。我们相信,短期内贷存比考核继续放松将是大势所趋,而待存款寻租空间在《通知》严格执行下消除之后,预计贷存比考核最终将会取消,银行业面临的最大的行政性约束将得以消除。
投资建议
在当前国企改革的大潮中,应重点把握存在明确改革方向、预期和提升空间的银行,推荐组合为交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大潮中的银行业新龙头)、光大银行(集团整体上市对银行估值的提升空间、与集团其他子公司联动效应强化带来的业绩改善)、北京银行(H 股IPO 带来的银行估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