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的出口以及进口增速均出现了小幅回落的局面,而无论是出口与进口,其翘尾因素对本期数据均呈现出正向拉动的作用,而其增速减缓均是由于环比因素的下降。首先,从出口增速来看,周期性翘尾对其拉动因子为5.77%,但周期性环比对同比值的向下驱动因子为10.63%。同理,周期性翘尾对进口增速的拉动因子为6.48%,而其环比的回落值不但对冲了周期性翘尾的拉动,并且形成了同比增速的小幅减缓。
2、从后期周期性翘尾的估算来看,我们看到出口同比仍然维持在偏高的位置,而进口同比的周期性翘尾很可能继续回落,虽然这一趋势仅仅包含着基数因素和环比外推,但是与我们对后期的判断较为相符,周期性翘尾的趋势或将给后期的环比趋势带来更大的弹性。而从出口的周期性环比来看,虽然其8月的回落幅度较大,但从趋势来看,依然还在2013年初开始的上行通道内,再考虑到该数值本身波动率偏大的性质,我们认为目前难以得到环比趋势性收缩的结论,并且暂时认为其回调为常态的。
3、如果从趋势研究,可以看出即使出口目前已经反弹至10%左右,其与外需趋势依然呈现出明显的背离,即使贸易结构发生改变,如果在短期把这一因素看作一个周期性变量的话,那么基本所有造成背离的原因都包含在贸易条件这一因素中,而在贸易条件里,可以大致分为商品价格差异以及外汇价格差异两部分,其中,商品价格差异我们可以大致用中美价差来描述,我们看到由于国内的价格因素波动较美国更强,故这种中美价差与国内CPI相比,其形成了反向相关的关系。
4、而从逻辑的角度,中美价差的下降将会意味着出口的上升。在美国价格比国内价格回升更加缓慢的阶段,中美价差将会下降,而进口价格往往面临着更快地上升,从而造成贸易条件的下降,对出口形成提振的作用,反之亦然。从现实情况来看,中美价差确实反向相关于出口增速。但这一前提在于,经济体在研究期间必须是内向主导的,如果是进入外向主导期的话,美国价格将比国内价格具有更大的波动性(出口价格波动更大),那么无论是中美价差还是贸易条件,均与出口增速处于同向关系。从美国价格推演到外部价格,结论亦是如此。
5、那么如何来辨识价格比对和出口结构的关系,其根源在于出口的总量趋势与需求趋势是一致的,但是,需求趋势又影响了价格趋势,一旦价格趋势偏离需求趋势,则可能出口增速亦会出现偏离需求趋势的现象。那么价格趋势除了汇率偏离外,还有商品价格的偏离,例如从理论上,外需的近期回升将带动外围价格的上升,从而带动中美价差的缩窄,并进一步引致出口上升。但我们看到,实际中美价差近期并未出现明显收缩之势,究其关键,在于国内价格以及需求并未对外部需求变化形成合理反馈,需求与需求之间传导的钝化带来了价格与需求间的背离。
6、为什么我们要使用价格因素而非需求因素来观察出口的趋势,因为我们看到,价差与出口的背离,其裂口并不如需求与出口那么大,也就是说,出口的很大一部分偏离值,都来可以用价格背离来解释,当然,我们使用中美价差作为中枢,而非贸易条件,原因即是中美价差可以过滤掉汇率对出口的扰动部分,由于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得到汇率矫正已近尾声的结论,那么,目前来看,出口修复的关键是中美价差的修复。
7、当然,使用价格因素来量度出口的一点问题是:其与出口增速的相关性是不确定的,我们之前给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的,取决于经济体目前是内部导向还是外部导向的,而判断后者,要用进出口增速的弹性对比以及增速与顺差趋势的方向比对。我们知道,近期内部经济体已迈入外部导向期,那么,无论是中美价差还是贸易条件,都有可能进入与出口增速的正相关阶段,我们看到,近期的中美价差与出口增速之间,已经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
8、那么,我们预计,随着中美价差的进一步上升,出口将存在进一步加快的空间,其增速加快的趋势仍然没有改变,从而带动顺差进一步扩张,从而给经济带来重要支撑。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一旦价差与出口增速关系反转,无论是中美价差还是贸易条件,对出口的作用均由自加速转为自抑制,这对出口回升的弹性将起到减损作用,再叠加上汇率矫正的结束,我们认为出口增速回升的斜率可能会有所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