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最高涨近130%!超1800只基金受益

来源:券商中国 媒体 2025-11-24 23:11:4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最高涨近130%!超1800只基金受益)

近期,A股出现调整,但从去年“9.24”行情以来看(下称“9.24行情以来”),权益资产依然取得了显著收益。截至11月21日,A股34只核心指数9.24行情以来均实现上涨,平均涨幅超过50%,其中有4只指数涨幅超过100%。

从券商中国记者梳理来看,核心指数的上涨给1800多只指数基金带来了贝塔收益,指数基金则在行情共振中加速发展。2024年下半年至今成立的指数基金数量,在当前存续的指数基金数量中占比超过35%。从近5年情况看,其间发行的股票ETF规模,在股票ETF发行总规模中占比接近60%。但由于资源禀赋和跟踪误差等原因,不同公司的产品规模和业绩,存在显著分化情况。

布局基金超1800只

根据Wind统计,自9.24行情以来,34只A股核心指数均取得了两位数上涨幅度,最高涨幅接近130%,来自北证50指数。科创200、创业板50、科创创业50指数涨幅均超100%,分别为109.57%、105.20%、104.91%。另有3只指数涨幅超90%,分别为科创50(99.96%)、科创100(95.53%)、创业板指(90.79%)。

此外,有8只指数区间累计涨幅在50%至75%之间。中证2000指数涨幅为70.27%,其后是深创100(68.19%)、国证2000(64.10%)、中证1000(58.14%)、创成长(56.30%)、深证成指(55.11%)、中证500(51.68%)、创价值(50.33%)等。

于9.24行情前后推出的中证A500指数,以及国证1000、中证800、中小100、深证50、深证100等指数,区间累计涨幅均在40%以上。上证50、沪深300、上证180、上证380、中证A50等指数区间涨幅,在30%以上。

截至11月21日,一方面,上述34只指数中有32只获得了公募基金布局,布局基金数量超过1800只(不同份额分开统计,下同),有5只指数的基金布局数量超过100只。发布于2005年的沪深300指数,获得了319只存续基金布局,是布局基金数量最多的指数。其次是中证A500指数基金,在2024年9月23日推出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布局的基金数量已达到279只。此外,中证500、中证1000和创业板指这三只指数,布局的基金产品数量,均在100只以上。

另一方面,个别指数虽发布已有时日,但布局的基金产品并不多。中小100指数发布于2006年1月,截至目前跟踪该指数的基金产品不足10只,且均为2015年7月之前成立的产品。国证1000指数于2005年2月推出。根据国证指数官网介绍,该指数由沪深北交易所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1000只证券构成,反映市场大中盘证券的价格变动趋势。截至目前,尚未有跟踪该指数的基金产品。

业绩、规模分化明显

核心指数的上涨,给指数基金带来的主要是贝塔收益。收益背后的布局情况,呈现出了当前基金公司在指数基金中的竞争格局。

最能体现9.24至今指数基金发展格局的,是中证A500指数。截至11月21日,布局中证A500指数基金的基金公司大约有80家,涵盖到了大中小各类基金公司。从规模来看,一方面,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是ETF产品,截至今年三季度末40只ETF的规模约为2156.89亿元,在整体中证A500指数基金的2745.15亿元中占比接近80%。以最新上市规模来看,有8只中证A500ETF规模在100亿元以上,来自华泰柏瑞基金、易方达基金、国泰基金和南方基金的中证A500ETF,规模则在200亿元以上。但另一方面,有12只中证A500ETF目前规模不足2亿元。

和中证A500指数相比,指数基金在沪深300上的布局,分化情况更为明显。在目前的300多只沪深300指数基金中,上市规模最大的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最新上市已超过4000亿元,其次是来自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和嘉实基金旗下的沪深300ETF,上市规模分别超过2900亿元、2100亿元、1900亿元。

但规模在100亿元至1000亿元的沪深300指数基金,并不是ETF产品,而是2只ETF联接基金,规模均在200亿元以下。并且,在当前29只沪深300ETF中,除前述4只“千亿”产品外,其余的上市规模均在100亿元以下,天弘沪深300ETF规模80亿元出头,其他产品的规模不足50亿元,其中的16只ETF规模不足10亿元。

另外,9.24行情以来最具弹性的北证50指数,一共有66只基金布局,其中有33只基金成立于去年9月24日之后。由于北证50指数基金发行时设置了5亿元规模上限,即便过往净值显著上涨,整体规模依然不大,大多产品规模在10亿元以下。并且,由于跟踪误差等因素,33只完整经历9.24行情的基金收益率有所差别,有的收益率超过140%,有的90%出头。

从单品布局转向综合实力建设

实际上在行情趋势催化下,指数基金近些年来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从2002年首只产品面世以来,指数型开放式基金已有5700多只。其中,2021年至今的5年里(下称“近5年”),成立的数量为4366只,占比超过75%。从2024年下半年至今这段时间里,成立的指数基金有2020只,整体占比超过35%。

在指数基金发展大潮中,最受关注的是股票ETF。以发行规模为例,截至11月21日全市场1184只股票ETF发行规模约为1.13万亿元,近5年发行的929只(占比78.46%)募集规模为6491.01亿元,占比接近60%。除宽基和主流指数ETF外,近些年随着主题和跨境ETF的发展,股票型ETF目前的总规模已突破了3.5万亿元。加上债券等品种,ETF总规模已突破5.6万亿元。

5.6万亿元的ETF来自57家基金管理人,目前有15家管理人的ETF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是目前ETF规模在8000亿元以上的基金公司,紧跟其后的华泰柏瑞基金ETF规模接近6000亿元。此外,南方基金和嘉实基金的ETF规模均在3000亿元以上。晨星近日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全球前20大ETF提供商中,中国有两家基金管理人跻身其中。华夏基金以1268亿美元的ETF规模位居第18名,易方达以1206亿美元的ETF规模位居第19名。

“国内指数投资行业的发展逻辑已发生深刻转变,发展重点从单一产品布局逐步转向综合实力的全面建设。”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投资者选指数产品时,会更在意成本低不低、跟踪准不准、操作方不方便等问题。相应地,投资者服务体系建设,是各家机构发展“护城河”的关键。


责编:王璐璐

排版:刘珺宇

校对:吕久彪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