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滴滴租车订单暴涨84%,超去年1.7倍?)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2025年暑期消费旺季落下帷幕,国内旅游市场的复苏浪潮中,租车出行正以强劲的增长态势重塑行业格局。作为出行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滴滴租车交出了一份远超预期的成绩单,不仅订单量实现跨越式增长,更在消费趋势、用户习惯与产业协同层面展现出全新活力,成为驱动文旅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从数据维度来看,滴滴租车今年暑期的表现堪称亮眼。订单总量较去年同期飙升84%,单日用车量突破历史峰值,达到去年最高水平的1.7倍,这一增长幅度不仅反映出消费者出行需求的集中释放,更印证了租车模式在大众出行选择中的认可度持续提升。值得关注的是,订单来源呈现出“中心辐射、多点开花”的特点: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凭借成熟的消费市场,贡献了超过六成的订单量,仍是租车需求的核心阵地;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则以“翻倍式”增长展现出巨大潜力,随着这些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与旅游资源开发,租车出行正从一二线城市的“标配”逐渐走向下沉市场,成为县域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
在出行场景与路线选择上,今年暑期呈现出“短线主导、长线升温”的双重特征。“周末+1-2天年假”的碎片化出行模式成为主流,这一趋势直接推动短租订单占比超过七成,其中3天以内的订单占据绝对多数,还车高峰也随之集中在每周日17点至21点,形成了极具规律性的市场波动。与此同时,跨省长线游并未因短线出行的火热而降温,反而凭借独特的地域风光持续吸引游客。海南环岛的椰风海韵、新疆环线的壮丽山河、青甘大环线的人文与自然交融,这些经典路线延续了往年的高热度,而西双版纳、乌鲁木齐、三亚等目的地城市的平均租期更是超过5天,成为长线自驾爱好者的首选。
新兴旅游趋势的崛起,也为滴滴租车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今年暑期,“避暑游”“沉浸式文化体验游”“宝藏小众城市游”三大潮流并行,催生出一批“黑马”目的地。依托海洋、湖泊、山溪等水资源的惠州、郴州、贵阳、秦皇岛、无锡,凭借清凉气候与自然景观,租车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至3倍;而库布齐沙漠的星空观赏、盐城大丰的麋鹿互动、厦门漳州的赶海体验等特色玩法,也让这些小众目的地成功“破圈”,相关城市的租车订单同比增幅均在1.5倍以上。更值得注意的是,“租车+露营”的组合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成为年轻群体追捧的潮流玩法,这种“边走边玩、灵活自由”的出行方式,进一步拓展了租车服务的应用场景。
用户租车习惯的升级,同样是今年暑期市场的显著变化。面对旺季租车价格波动,“提前预订”已成为消费者的共识,形成了差异化的预订规律:1-3天的短途自驾用户通常提前1.5天锁定车辆,而4-7天的长线订单用户则会提前5天下单,以获取更优惠的价格与更丰富的车型选择。在车型选择上,“精准匹配场景”成为新趋势:乌鲁木齐、西宁、呼和浩特等西北城市,因地形复杂、路况多样,SUV车型订单占比超过60%,满足用户对通过性的需求;而在一二线城市,主打科技感与环保属性的新能源车型则备受青睐,订单量较去年提升125%,其中1-3天的短租场景表现尤为突出,新能源车订单增幅高达161%。这一趋势在年轻群体中更为明显,超40%的00后用户选择新能源车型,他们普遍认为“短途出行用新能源车更经济,还能践行低碳理念”,展现出新一代消费者对绿色出行的重视。
滴滴租车的快速发展,早已超越“交通工具租赁”的单一属性,逐渐演变为拉动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的“引擎”。租车服务的普及,不仅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出行解决方案,更间接带动了目的地餐饮、住宿、景区、购物等上下游产业的增长。例如,小众城市租车订单的增长,直接推动当地民宿预订量上升;长线自驾订单的增加,也让沿途特色餐厅、文创商店获得更多客流量。这种“以出行串联消费”的模式,正在为县域经济与文旅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与用户需求的升级,滴滴租车也在持续优化服务与生态布局。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深度协同,滴滴租车正加快构建“租车+文旅”的生态体系,从车型供给、预订体验到售后保障,全方位提升服务确定性。未来,随着新能源车型的进一步普及、小众目的地的持续开发以及用户消费习惯的深化,滴滴租车有望在出行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为文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从行业视角来看,滴滴租车的暑期表现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里程碑,更折射出国内租车市场的三大趋势:一是市场下沉加速,三四线城市成为新的增长极;二是场景不断细分,车型选择与出行需求的匹配度持续提升;三是产业协同深化,租车服务与文旅消费的融合更加紧密。在这些趋势的推动下,国内租车市场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滴滴租车也将凭借其平台优势与服务能力,继续引领行业创新,为用户创造更优质的出行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