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监管财政背景女帅掌舵国宝人寿!监事长转副总,多位高管同步更迭)
【来源:机构之家】
9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金融监管局发布任职批复,核准李世宏国宝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宝人寿”)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这一任命标志着这家年轻的地方险企正式迎来一位“监管与财政双轨出身”的复合型掌门,在行业深陷低利率与强监管叠加周期的当下,毫无疑问,这一任命颇具现实针对性。
然而,摆在李世宏面前的,仍是一张未竟的棋局。增长势头戛然而止,银保渠道收入占比近九成、仍未完全走出亏损阴霾。与此同时,公司高管层仍在持续变动,治理架构与业务战略皆处于换挡期。新管理层能否借人事更迭之机,真正推动深度转型、打破路径依赖,尚是未知数。棋至中盘,挑战才刚刚开始。
银保监、财政系新帅就位,高管团队仍在深度调整
新任董事长李世宏现年52岁(1973年5月生),拥有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其职业生涯起步于金融监管系统,先后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原四川银监局,具备多年金融监管经验。此后转入地方政府序列,历任四川省自贡市副市长、四川省财政厅副厅长等职。2025年4月,她出任国宝人寿党委书记,此番接任董事长一职属顺理成章。
图中人物系 李世宏
原董事长张希同为52岁,经济学博士。其于1998年加入建行,在重庆分行系统内深耕二十余年,从基层科员一步步晋升至分行副行长。离开建行后,他先后出任重庆华宇集团副总裁兼金控集团总裁、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副书记及主任。2023年3月,张希接掌国宝人寿,同年8月出任董事长,直至2025年5月因工作调动离任,在任不足两年,现已调任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投资集团董事长。
相较而言,新任掌门人李世宏可谓“金融监管出身、地方财政练达”——从央行成都分行、原四川银监局的监管一线,到自贡市副市长、省财政厅副副厅长的政府实务,她二十余年深耕金融与财政体系,既熟稔风控合规,又深谙政策资源。此番执掌国宝人寿,堪称一位“既懂监管、又通政策”的新掌门,或将成为这家地方寿险企突围的关键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除董事长这一关键职务调整外,自2024年下半年起,国宝人寿高管层同样经历了一轮密集调整。2024年7月,何韵被任命为副总经理;同月,总精算师崔传波去职,周治平于8月出任临时负责人,直至2025年6月正式升任总精算师。9月,蔡晓山不再担任董事会秘书及信息化工作直接责任人。10月,邱毅卸任财务负责人,由何韵兼任;总经理助理高燕冰兼任四川分公司总经理。12月,鲜丕义出任副总经理。
而对比公司官网高管名录及最新偿付能力报告可以发现,其高管层仍在持续调整中:近期,总经理助理高燕冰、合规负责人陈滨均退出高管序列。与此同时,公司治理结构发生重要变革:监事会已被正式撤销,原有职能转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承接。原监事长张锐现已转任副总经理,并于今年7月起临时负责合规管理及首席风险官事务。
此番人事更迭中,多位高管背景大相径庭:何韵早年曾任九寨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后进入四川省农信系统,历任计财部总经理、自贡办事处主任等职。鲜丕义则具有地方政务及保险行业复合经历,先后在甘孜州多个县乡任职,后转战太平保险系统。新任总精算师周治平出身精算专业,曾在多家中小寿险公司负责产品设计与精算管理。张锐则出身银保监系统,长期从事保险监管工作。
经此调整,国宝人寿高管团队共有六人,核心架构为“一总三副”,呈现出“监管背景、政府资源、金融实操与本土经验”多重基因融合的鲜明特色。而现年已满60岁的总裁邱毅,自公司筹备期便掌舵至今,堪称国宝人寿的“元老”,其岗位后续动向,无疑值得关注。
银保渠道占比九成,国宝人寿结构韧性不足
国宝人寿作为四川省首家本土法人寿险公司,诞生于2018年金融开放与地方金控布局加速的浪潮之中。它被寄予厚望,旨在填补西南寿险市场空白并打造“四川金融新名片”。
国宝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波动较大,稳定性堪忧。2022年,其保费收入骤降至14.2亿元的低谷,次年反弹至24.04亿元,2024年更以近60%的同比增速冲高至38.43亿元。然而高增长未能持续,2025年上半年业务收入再度调头向下,出现4.6%的负增长。
这种“过山车”式的增长背后,暴露了其业务模式的隐忧——极度依赖银保渠道。2024年,其银保渠道贡献了高达34.49亿元的签单保费,占比近九成(89.76%),而个人代理渠道仅6430万元,占比近1.7%。这种单一渠道依赖症虽在短期内能做大规模,但也使其深受合作银行政策变动及手续费高企的制约,业务结构抗风险能力薄弱。
回顾其盈利轨迹,国宝人寿自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深陷亏损。2021年虽短暂盈利0.16亿元,却仅是昙花一现,次年立即再度巨亏3.73亿元,盈利根基薄弱。2023年亏损略收窄至1.99亿元,直至2024年才艰难实现净利润0.19亿元,重回微利状态。从行业规律看,“七平八盈”本是寿险公司常态,加之近年亏损幅度逐步收缩、准备金增提压力减缓,似乎释放出企稳信号,但2025年上半年再度亏损0.3亿元,盈利压力未解。
2022年保险业务收入的大幅下滑,表面是增长失速,或暗藏转机。在持续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中,此举意外帮助公司甩脱了部分高预定利率的历史负债,缓解了利差损压力。某种意义上,这种被迫的业务收缩,反而为国宝人寿换来了一个更为轻盈的资产负债表。
而其早期的业绩扩张,高度依赖当时的主打产品“智能宝两全保险(分红型)”。这是一款五年期产品,未来两年陆续满期。这意味着,一批高成本储蓄型业务正在自然清退。
随着历史包袱逐步出清,新一轮人事布局逐步展开。新旧动能交替之间,管理层或迎来一个难得的战略窗口:既无须再为旧有高成本业务所累,亦有机会重新审视经营策略。能否把握这一时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考验着新任管理团队的战略定力与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