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香港子行设立!东莞银行国际化布局能否冲出业绩低谷?)
【来源:机构之家】
作为东莞银行推进大湾区协同并放眼国际化的重要布局之一,香港子公司——东莞银行(国际)在近期迎来正式开业,同时也迎来了监管密集批复,高管队伍逐渐成型。
机构之家注意到,就在8月12日,广东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陈海燕东莞银行(国际)有限公司副行长任职资格的批复》(粤金复〔2025〕276号),核准陈海燕东莞银行(国际)副行长的任职资格。这是在本月初广东金融监管局批复李启聪、魏向平为东莞银行(国际)董事长、行长的职资格(粤金复〔2025〕273号、粤金复〔2025〕271号)后,又一核心高管落定。
图片系监管批复陈海燕东莞银行国际副行长任职资格
多年长跑拔得城商行香港子头筹
作为国内首家在港注册设立子行的城商行,东莞银行此轮布局可谓久久为功——从筹备到落地,历经长期布局与扎实积累,最终实现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2020年,东莞银行获得原广东银保监局批复同意投资设立香港子行;2021年,东莞银行在香港认缴10亿港元,全资设立子公司莞银国际有限公司;2024年,政策东风再度加持,广东省印发的《广东省关于支持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及“支持东莞银行在香港设立子行”;同年,莞银国际有限公司获发香港银行牌照,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今年1月,东莞银行对外披露公告,莞银国际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东莞银行(国际)有限公司,并布局开业营运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今年8月,监管部门分别核准李启聪、魏向平、陈海燕担任东莞银行(国际)董事长、行长、副行长的任职资格,高管团队敲定。与此同时,东莞银行官网也于近期公告东莞银行(国际)正式公告开业,定位为立足香港本地市场,为香港中小企业和市民提供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
图片系东莞银行官网公告东莞银行(国际)开业
从本次人员配备来看,基本延续东莞银行“老人”坐镇思路,从而保证稳健开局。例如从董事长李启聪来看,其于2007年加入东莞银行,至今已有近二十年,历任国际业务部副总、松山湖支行行长、佛山分行行长、总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等职,2018年进入东莞银行核心管理层,目前担任该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市场预计其在国际业务、分支机构管理经验将为东莞银行(国际)带来有力支持。行长魏向平则长期担任东莞银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被认为熟悉金融人才管理及香港市场,有助于后续该行“招兵买马”。而作为此次被核准的副行长陈海燕却略显“低调”,考虑到官方履历并未披露,推测仍延续东莞银行内部老将布局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1年9月,东莞银行即开设首家境外分行——香港分行,定位于为内地与香港客户提供跨境金融服务,支持大湾区企业的资金流动需求,涉及账户结算、银团贷款、双边贷款以及贸易融资等。根据东莞银行年报披露,2024年,东莞银行联动香港分行,实现新增跨境联动投放量46.01亿元。后续两家分支机构是否有进一步合作或整合,仍待进一步观察。
国际化破局背后:业绩承压之殇
东莞银行成立于1999年,拥有13家分行(包括东莞、广州、深圳、香港等),员工人数达5600多人。近年来该行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业务,并推动国际化战略。自今年东莞银行(国际)开业之后,东莞银行也成为全国首家同时拥有香港分行和子行的城商行。
然而,在国际化领跑背后,则是东莞银行遭受了仅十年以来最大业绩压力,体现为不仅需要“向外求”获增量,“向内求”也亟待提上日程,从而改善经营效率。
2024年,东莞银行收入同比下降3.6%至102亿,为2017年以来首度录得年度下滑;同期净利润更是下滑8.1%至37.4亿,距离上次净利同比下降的2015年,已过去9年。今年开年以来,东莞银行并未扭转颓势:其中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8.0%,降幅较2024年进一步扩大;同时净利润仍录得-1.4%的下滑。
图片系东莞银行近几年收入和利润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wind
进一步来看,东莞银行多项指标均呈现一定压力:其中扩表放缓叠加息差下行,则是该行核心收入下降的重要原因。其中,总资产增长在2024年告别过往两位数增长,当年仅同比增7.0%,较上年“降速”9.8个百分点,生息资产规模增长更是放缓至3.2%;净息差方面,环比上年大幅下降35BP至1.26%,“量价齐降”下核心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4.6%。
此外,在该行业务管理费用刚性下,成本收入比更是在2024年攀升至39.0%的高位,不仅环比上升3个百分点,更是进一步超越监管红线,指向经营效率亟待加强;同时不良率、关注率在2024年末分别回升8BP、98B至1.01%、2.09%,后续潜在信用成本也不容忽视。
表格系东莞银行各项指标在2020年至2024年表现
资料来源:wind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银行自首次递交A股IPO申请至今已长达17年,现仍在排队之中,而近年来承压的业绩更是对上市进程破了一盆冷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此次香港子行破局之后,东莞银行国际化进程则是再进一步,在增量效应推动下,该行有望重获增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