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年内二度减持红旗连锁,永辉超市打响“回血”之战?)
因自身资金需求,永辉超市年内继续减持红旗连锁,如今的战略收缩与当年的激进扩张已形成强烈反差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习羽
红旗连锁(002697.SZ)近日发布公告称,永辉超市(601933.SH)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减持不超过1360万股,该减持数量占红旗连锁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1%。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这已是永辉超市在2025年内第二次减持红旗连锁股份。此前的4月21日至7月18日期间,永辉超市已累计减持红旗连锁1377.05万股。
红旗连锁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的预披露公告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2017年,永辉超市斥资9.47亿元收购红旗连锁12%的股份,这一战略投资曾被业界视为零售行业优势互补的典范。彼时,永辉超市正处于全国扩张的黄金时期,从2017年至2019年期间,年均新开门店数量超过150家,业务版图覆盖全国28个省份。
相较于昔日的大规模扩张,这家曾经的超市巨头如今已步入战略收缩阶段。截至2024年末,其全国门店总数已缩减至775家,较历史最高峰时期减少近一半。
在这背后,永辉超市的业绩表现不容乐观。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自2021年出现亏损以来,永辉超市已连续四年出现亏损,累计亏损额达95亿元。公司持续亏损及门店调改等事项也使其运营资金需求有所上升,进而导致公司整体负债规模较大。截至2025年3月31日,永辉超市负债总额为34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8.73%。
另一边,红旗连锁同样面临增长压力。继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之后,公司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7.17%和4.15%。红旗连锁业绩承压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线上消费持续分流,电商及直播带货的兴起对线下零售造成冲击,导致门店客流量与销售额同步下滑;二是市场竞争加剧促使企业加大促销力度,但营收降幅超过成本缩减,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三是投资收益贡献减弱,来自新网银行等投资标的的收益同比减少9.33%,对整体盈利形成拖累。
可以看到,在零售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传统商超企业正面临线上线下双重挤压的经营困境。永辉超市亦开始加速推进其转型战略,计划到2025年将调整改造的门店规模扩大至约200家,较上年实现数倍增长。与此同时,基于门店效益评估,公司拟优化250至350家经营不善的门店,并同步推进供应链体系升级等配套改革措施。
门店改造固然可以带动销量和客流增长,不过,新业态在前期需持续投入大量资源,加之尾部门店加速出清,导致公司阶段性业绩及现金流承压。根据公告,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亏损约为2.4亿元。而2025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约为5.7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1.15%。
为应对资金压力,永辉超市近年来持续推进资产优化与战略调整,自2022年起相继减持中百集团、万达商管、云金科技以及红旗连锁等战略投资标的,通过资本运作回笼资金以改善现金流。
近期,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9.92亿元,用于门店升级改造项目、物流仓储升级改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目前,永辉超市股价相较2018年高峰时期已下跌逾六成,而当前相对低位的股价也为定增方案带来挑战。根据发行规则,定增价格必须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且发行规模不得超过总股本的30%。这一限制意味着,为筹集足够资金,永辉可能需要发行数量可观的股份,从而引发较大幅度的股权稀释。公司在公告中亦明确警示了此次定增存在的“摊薄即期回报的风险”。
不难发现,随着消费习惯的逐步转变,“即时零售+社区商业”的新模式正迅速崛起。据毕马威中国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已有近四成的样本便利店企业涉足即时零售业务,较2023年增长11.4个百分点。在这一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永辉超市的转型阵痛与红旗连锁的增长瓶颈,本质上或反映出传统零售模式与新时代消费需求之间的适配难题,公司又将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永辉超市今年以来股价走势图(元)
数据来源:Wind
投时关键词:永辉超市(601933.SH)|红旗连锁(002697.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