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3600点遇阻,该转防守了?

来源:机构之家 2025-08-06 09:3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3600点遇阻,该转防守了?)

【来源:机构之家】

这段时间,大盘几次站上3600点,就在大家都期待着直接挑战3674这个阶段性高点时,市场突然就浇了一盆冷水,大盘短期重回震荡区间。

提到市场的防守氛围,关于红利资产的讨论又多了起来,例如连续15个月分红的红利低波50ETF(515450)。

不少朋友也来私信我说,A股后市怎么看,当下红利资产值不值得投,今天就都拎出来好好掰扯。

A股后市怎么看?

先来谈谈本轮调整背后的原因,市场上普遍的说法有两个:

一个是外部因素,与中美贸易谈判有关,目前并没有比较“积极”的消息传出,在市场看来,没有利好,可能就当利空处理;

另一个则是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制造业PMI数据,回落至49.3%,比上个月低了0.4%,市场的解读认为经济回暖比较波折。

上面这两个因素,对A股或有一定影响,不过整体来看,大盘调整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近期涨幅累计比较多,在消息面的配合下,顺势调整了。

如果依旧认可“政策托底+产业升级+增量资金”的底层逻辑,对于A股后市的表现,还是可以更乐观一些。

那么,当下市场可能会怎么演变?

通常来说,结构性行情后的短期修整,往往会伴随着市场风格的切换,其实今年以来,成长风格和红利风格一直是轮着表现。

而最近几个月,随着科技和创新药板块的崛起,掀起了一波成长股的浪潮。那么,随着当前成长风格的拥挤度逐步提升,叠加市场防守情绪升温,红利资产的投资机会或许正在靠近。

红利资产值不值得投?

先从投资特性上看,红利资产堪称“攻守兼备”的典范。

这类资产大多集中在金融、能源、公用事业等传统领域,商业模式稳定,业绩确定性高。同时,这些资产具有长期稳定的高分红,展现出优秀的抗风险能力,因此一直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

而且,红利资产具备长期跑赢大盘的特征。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自2004年12月31日发布以来,取得了448%的收益,而同期沪深300收益率为306%。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05.12.31~2025.07.31

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使红利资产在当前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时,自然而然地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其次,也是比较关键的一点,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下行至1.7%附近,在这种背景下,红利资产的性价比进一步凸显。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7.31

总结来说,目前,我国红利股的股息率依然明显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红利类资产仍然值得我们长期关注。

既然红利策略优势显著,具体该如何选择呢?红利低波50ETF(515450)或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代表。

它跟踪的是“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指数”,光看名字,就能get到它的核心策略:

①大盘:聚焦A股市场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龙头公司;

②高红利:精选那些股息率最高的股票,确保了稳定的现金回报来源;

③低波动:在高股息的基础上,再筛选出过去一年股价波动率最低的股票。

尤其是“高红利 + 低波动”这个双重因子策略,使其在市场震荡和下行阶段,表现出极强的抗跌韧性。

例如,在A股宽幅震荡的2021-2024年,红利低波50ETF连续四年均取得了正向超额收益。

表:红利低波50ETF(515450)业绩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12.31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5年7月底,红利低波50ETF南方的基金规模已突破130亿元大关,获得了广大投资者的认可,如果后市想投红利资产,这个ETF或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如果想进一步拓宽红利投资的版图,实现A股和港股的互补,投资者也可以关注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南方(520660)。它聚焦于在港上市、分红能力出色的央企龙头,可以作为红利资产配置的有效补充。

当下,市场情绪正在从激进转向稳健。此时,将目光从成长股适度转向攻守兼备的红利资产,或是一种更均衡的战略调整,为投资组合加一点防守因子,或能在未来的市场变化中,走得更稳、更远。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