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徽商银行严琛离皖赴豫任厅长!四年执掌由乱而治,以股价飞涨收官)
【来源:机构之家】
7月31日,在港交所上市的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徽商银行”,03698.HK)传来高层变动的消息。
一方面,徽商银行发布公告、该行董事长严琛因工作调动,已于7月30日“辞任该行董事长、执行董事、发展战略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委员、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委员、人事提名和薪酬委员会委员职务,其辞任自即日起生效”。
与此同时,微信公众号“河南发布”对于其“工作调动”的去向给予了明确。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任免动议,决定任命严琛为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严琛从银行系统跨省转任地方政府,这在业界还是相对较为少见。
基础图表来源:微信公众号“河南发布”。
作为一家以近代著名商帮“徽商”命名的安徽省级城商行,徽商银行在以往几年曾受到以数名董事长为首的高管落马、经营治理屡受监管部门处罚的冲击。而本次传出工作调动消息的原董事长严琛,可谓是徽商银行由乱而治、承前启后的人物。
虽然与同业先进比较、该行仍有诸多不足之处,但严琛董事长于2021年7月上任至今的四年时间,还是给数名董事长落马的徽商银行逐步“稳住了阵脚”、并有了一丝向好的迹象。
徽商银行的止跌企稳、也在二级市场的估价中得到了体现,2025年截至7月31日该行的股权前复权涨幅已高达47.32%。尽管如此,该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速连续4年同比下滑,后续经营治理的改善仍任重道远。
高学历加成,职业生涯转任多处
徽商银行的总部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是由若干家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而来。公开资料显示,该行于1997年4月4日注册成立;并于2005年11月30日更名为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12日,徽商银行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首批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
作为该行董事长,严琛出生于1972年8月,湖北襄阳人,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从履历来看属于学而优则仕的类型。1996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粉末冶金专业后,严琛又转至中国人民大学、在农业经济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进行博士研究生学习。
图片系本次离任的徽商银行原董事长严琛
90年代的博士研究生、自然会拥有较高的职业生涯起点。1999年7月严琛直接进入国家开发银行综合计划局工作,略作熟悉后即赴该行重庆分行贵阳资产管理部下放历练。2000年11月回到总行后仍在综合计划局的计划处工作,2002年2月转至党建宣传口,先后担任总行党委宣传部综合处副处长、党校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2003年5月,严琛又担任总行信用管理局评级方法与标准处副处长。
在政策性银行数年之后,严琛于2005年1月外调、担任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就此拉开其在安徽省长达20年的职业生涯。
从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再到池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宣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副书记。严琛在安徽省的政府系统工作十四年有余,直到2019年3月才重回金融系统,担任安徽省担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2021年4月又执掌徽商银行至今。
由乱而治之际,利润增速仍连续4年下滑
曾经,徽商银行包括戴荷娣、李宏鸣和吴为民在内的三任董事长接连落马。而高管队伍的乱象,不但对该行的业绩增长有所冲击、使得2020年的营业收入腰斩过半,同时错失了战略性的走出安徽、强化跨区域经营的历史性机遇,也对其内部的各项经营治理有所影响。
尽管仍有诸多问题待改善,但严琛担任董事长的4年里,徽商银行由乱而治的迹象,在其最后的一份年度“成绩单”里已逐步体现。
据Wind口径数据,2024年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35.87亿元、同比增速18.05%,归母净利润则为154.14亿元、同比增速6.8%,期末总资产为20137.53亿元、同比增速11.49%。与此同时质效指标也多有改善,期末不良贷款率为0.99%、同比大幅优化了0.2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86.47%、同比也提升14.53个百分点,净息差则为1.71%、同比仅缩小0.17个百分点。
场中的投资者对此也开始认可,股价随之在2025年开始触底反弹、复苏上行。2025年截至7月31日,该行的股权前复权涨幅已高达47.32%,而即使更为火热的A股银行板块(880471)的年度涨幅也仅为15.1%。
基础图表来源:鑫网通达信。
但该行要想真正实现经营治理的全面向好,可能还需继续前行。
一方面,由于内部管理的相对薄弱,该行历年来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相对较多。
就在去年下半年的10月份,该行因流动资金贷款贷前、贷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又一次性被罚款550万元之巨。同时,安徽金融监管局还公示了针对徽商银行的专项检查,专门针对一家银行在总行层面进行专项检查、这在业界也相对较为罕见。
另一方面,该行的业绩指标还是有待进一步向好。
除前述的2020年,该行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258.71亿元腰斩至当年的111.64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284.52亿元、也同比下滑6.16%。而归母净利润尽管情况稍好,但在2020年之后,利润同比增速从2021年至2024年,分别为19.76%、16.9%、7.73%和6.8%,逐年放缓的迹象还是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