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瑞华健康保险总经理辞任!与业内大佬搭台四载,任内业绩喜忧参半

来源:机构之家 2025-07-16 12:01: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瑞华健康保险总经理辞任!与业内大佬搭台四载,任内业绩喜忧参半)

【来源:机构之家】

机构之家注意到,7月15日,瑞华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华健康保险”)披露重大事项公告,公司总经理田凯因个人原因于2025年7月4日向公司董事会提出辞职申请。经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田凯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并指定副总经理冯华暂时代为行使总经理职权。

来源:公司公告

作为瑞华健康保险第二任总经理,这位辗转多家险企的"市场化老将",在2021年正式掌舵时,他不仅拥有与公司创始人陈剖建同属“天安系”的背景,更有着横跨传统保险与健康科技领域的丰富经验,看似是陈剖建心目中理想的继任者。然而,田凯任职期间:公司既有保费规模的爆发式增长,以及两度扭亏为盈;也有净资产的步步惊心以及偿付能力的贴地飞行。而今,随着田凯离场,瑞华健康的下一站,又将走向何方?

田凯任职四年、系公司第二任总经理

2019年1月,瑞华健康保险原总经理孙伟光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因个人原因已于21日向公司董事会提出退休申请并辞去总经理职务。时隔一年半,拥有较为丰富保险履历的田凯空降接棒,于2020年9月加入,2021年8月正式获批出任总经理。

这位1973年出生的保险老将有着典型的"市场化"职业轨迹。公开资料显示,田凯的职业生涯始于银行系险企农银人寿,2006至2011年间从浙江分公司副总一路升至总公司业务总监、总公司总经理助理。此后十年间,其职业路径呈现鲜明的"中短周期"特征:在天安人寿总公司、信泰人寿分公司等机构担任要职的任期均未超过四年,期间还曾参与中国远大集团保险牌照筹备,并短暂跨界至健康科技企业妙医佳担任副总裁。

图中人物系 田凯

值得注意的是,田凯与现任董事长陈剖建存在微妙的"天安系"关联。作为中国保险业标志性人物,现年60岁的陈剖建不仅是平安保险初创团队成员,更是天安保险创始人。1994至2010年执掌天安期间,他带领这家上海老牌险企完成全国布局,却在股权变更后选择急流勇退,转战私募领域创立红瑞资本,2018年重归保险业创立瑞华健康保险。

来源:中南财大上海校友会公众号

若非当年的离开,天安系险企的命运或许会是另一番景象。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不过,田凯与陈剖建虽同属"天安系",却擦肩而过,2011年田凯入职天安人寿时,陈剖建已离开天安体系一年有余。然而,这种承上启下的渊源,加上田凯横跨传统险企与健康科技的复合背景,或许恰恰契合了同为天安背景的陈剖建的用人逻辑。

目前,总经理一职空缺,期间副总经理冯华暂行代管职权。值得注意的是,冯华在现任三位副总经理中序列居末。另外两位副总中,季青带有明显的"红瑞系"烙印,曾任职深圳红瑞资本;朱宏杰加入瑞华前主要在实业领域从事法务工作,保险履历相对有限。

冯华,1978年4月生,工程硕士,副总经理,于2016年12月起加入公司。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曾任上海乡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曾任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曾任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总监,2004年9月至2010年3月曾任微软在线高级经理等。

其背景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领域,这与险企总经理的典型职业路径相去甚远。这位"科技派"副总是否能够顺利转正,亦或仅是过渡时期的临时角色,目前尚不明朗。

任内业绩波动剧烈,一季度偿付能力逼近红线

2016年12月,瑞华健康保险由五家民营企业联合发起设立,注册资本5亿元。其股东背景颇为多元,涵盖房地产、酒店、实业等多个领域,治理结构健康。2023年2月,瑞华健康完成了一次战略性区位调整。公司注册地址从西安高新区迁至上海黄浦区,经营区域也相应由陕西省扩展至上海市及已设立分支机构的区域,意图谋取更多发展机遇。

来源: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田凯治下的瑞华健康保险的收入端呈现典型的"过山车"式发展曲线。2021-2022年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实现惊人跃升,从2.36亿元飙升至23.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77.5%。然而好景不长,2023年资本承压,保费收入随之骤降34.8%。虽在2024年实现10.2%的恢复性增长,但2025年一季度再度下滑24%,暴露出业务发展的极度不稳定性。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及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在利润表现方面,田凯任期内公司经历了盈亏交替的波动。2022年公司首次实现盈利,但仅为0.22亿元,2024年作为田凯完整执掌的最后一个财年,公司再度扭亏为盈,净利润0.88亿元,且今年一季度保持盈利状态。这一成绩为其任期画上相对圆满的句号。

当前,瑞华健康保险经营范围主要为健康保险业务、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与国家医疗保障政策配套、受政府委托的健康保险业务。这一狭窄赛道决定了公司对单一产品的深度依赖。年报数据显示,"瑞华颐悦无忧终身护理保险"长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2-2024年分别贡献20.40亿元、13.50亿元和13.39亿元原保费收入,占比持续超过八成。

值得警惕的是,该拳头产品在2023年出现断崖式下跌,保费规模缩水近三分之一。这可能与公司在费用支出上的大幅削减有关。具体来看,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从2022年的5.54亿元骤降至0.64亿元,降幅高达88%,暴露出公司费用策略的重大调整。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值得注意的是,田凯任期内,瑞华健康保险的资本状况犹如行走钢丝。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净资产跌至-0.75亿元,陷入资不抵债的危局。虽在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有所修复,但资本实力仍显单薄。更令人担忧的是其偿付能力指标,核心偿付能力73.71%、综合偿付能力101.51%,后者仅比监管红线高出1.51个百分点,堪称"贴地飞行"。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及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这种紧绷的资本状况,实则是田凯早期任职激进扩张与资本约束矛盾的必然结果。在资本吃紧的2024年,瑞华高调宣布开启"3.0发展模式"新征程。当新战略遇上旧包袱,继任者接手的不仅是一张需要补血的资产负债表,更是一场关于风险与增长的战略抉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天安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