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银行:老将顾建忠的“回旋”)
作者 | 银妹妹
来源 | 阿尔法工场金融家发布2024年财报的三天前,上海银行(601229.SH)迎来了“老将”的回归。
4月22日,上海银行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原上海农村商业银行(601825.SH。简称上海农商行)行长、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顾建忠,担任上海银行党委书记。
在上海农商行之前,顾建忠是土生土长的“上银系”干将。在其任职五年期间,上海农商行净利润几乎翻番。
带着这样的耀眼战绩,顾建忠重新执掌上海银行这家总资产超3万亿的城商行龙头。
顾建忠的回归,不仅打破了上海银行近二十年的“建行系”格局,更象征着上海银行或将迎来一场战略方向与内部组织的变革。
年轻的元老
70后的顾建忠,是上海银行的元老级人物。
自上海银行前身——“上海城市合作银行”成立第二年起,顾建忠便加入了该行,并先后在公司金融部、港台业务部、授信审批中心等前台业务部门担任要职,积累了丰富的对公业务经验。
2011年,年仅37岁的顾建忠升任上海银行党委委员、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是当时该行最年轻的行领导班子成员。
此后,顾建忠与贺青(时任上海银行副行长,现任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搭档,共同开展了一场规模颇大的组织机构调整。这也成为上海银行从“1万亿”向“3万亿”跨越的起点。
这一组织架构调整,除总行营业部和浦东分行外,上海银行在上海地区新设了市北、市中和市南三个区域管理总部以大力拓展业务——即现在市北分行、浦西分行和市南分行的前身。
在总行层面,顾建忠将个人金融部拆分为主要服务于普通客户的零售业务部,以及主要面向中高端客户的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这一架构则一直保持在现在。
此外,顾建忠还主导了员工薪酬与激励机制改革,完善了专业技术序列晋升空间,确保了关键岗位的“候补队员”体系。
披挂着诸多战绩,时任上海银行纪委副书记顾建忠,于2015年被调任上海国际集团担任副总裁,暂别了上海银行17年的职业生涯。
顾建忠被调离的时间,正是上海银行IPO前夕。
“建行系”根基内部人士指出,彼时的顾建忠是“目标和干劲都很足”的人。而他当时离开上海银行,或与该行当时的管理层结构与业务导向有关。
顾建忠并非建行系出身,但上海银行前几任董事长,如傅建华、宁黎明、范一飞(已落马),以及刚刚卸任的金煜,几乎都在建设银行(601939.SH)担任过高级管理职务。
现任行长施红敏以及已经离世的前任行长胡友联,也出身于建行体系。
“建行系”在上海银行内部影响力颇深。
比如,上海银行赖以为豪的跨境金融业务发展,后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曾经担任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金煜。
成立伊始,上海银行就与港台两地的“上海银行”合作,建立起具有品牌特色的“沪港台金融服务平台”,为境内外客户提供一系列综合化跨境金融服务。
金煜于2011年加入上海银行后,先后主导了上海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等海外分支机构的开业。
同时,在其任期内自贸区分行的开业,标志着上海银行成为首批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分行、并落地自由贸易账户系统的五家商业银行之一。
在自贸区分行落地期间,上海银行为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政策的制定扮演了重要角色。
今非昔比如今,“荣归故里”的顾建忠,面对的上海银行已今非昔比。
业内人士指出,金煜主政上海银行中期,跨境人民币现金池业务、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业务,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如今,随着全国各地自贸区的建立完善,以及国股行与其他上海本地银行加大国际化战略的投入,上海银行的跨境业务“高地”逐一被蚕食,市场份额面临严峻挑战。
在零售业务方面,上海银行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层面某种程度上的政策倾斜。比如,上海各市属国企的社保养老金账户,基本都开在上海银行。
这对上海银行来说,可谓是有喜有忧。
喜的是,上海银行的养老金客户AUM(资产管理规模)占零售客户AUM的47.81%,养老金客户人均AUM达29.93万元。这令上海银行的养老金客户市场份额稳居上海地区第一。
忧的是,上海银行零售业务开拓动力也因此懈怠了下来。时至今日,其零售AUM才刚突破万亿元大关,仅为江苏银行(600919.SH)的七成,增长速度显著落后于同行。
此外,上海银行在私人银行领域的布局也面临挑战。
在顾建忠担任人力资源总经理时,上海银行就已经开始构建私人银行业务。但截至2024年上半年,上海银行私行“黑金”客户数不足6000人,AUM不足千亿元,规模仅为江苏银行、宁波银行(002142.SZ)的三分之一。
上述种种零售业务的瓶颈,上海银行也尝试过,以消费金融进行突破,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2017年,上海银行与携程旅游(TCOM.O)共同发起成立了尚诚消费金融,并多次通过增资扩大业务规模。
同时,上海银行也加大了“宅即贷”等个人经营贷款产品的投放力度。截止2024年上半年,个人经营贷款占整体贷款发放规模的8.7%,显著高于各上市城商行的平均水平。
不过,零售业务的全面转型并非一蹴而就。
如何拓展养老金之外的新的零售客户资源、尤其是赢得年轻客户群体,依然是顾建忠上任后上海银行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准备开卷
面对跨境业务与零售业务“腹背受敌”,顾建忠的回归,或意味着上海银行在业务方向上将迎来一次大调整。
业内人士分析,顾建忠可能首先从对公业务着手,推动上海银行在这一领域提质增效。
一直以来,上海银行在对公业务上的基础较为扎实,尤其在服务中小型企业、跨境金融、贸易融资等领域具备一定的优势。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如何提升传统业务的附加值,并通过创新和差异化来吸引更多的企业客户,将是顾建忠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4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出席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强调要充分认识跨境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
就响应形势要求、守住优势阵地而言,业内人士分析,顾建忠将把提升上海银行在跨境金融领域的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方面,以寻求新的增长点。
除了业务方向的调整,上海银行的组织架构和组织文化,也可能发生相应变革。
上海某银行界人士向银妹妹透露,上海银行的薪酬体系改革,相比其他股份制及城商行一向滞后。绩效工资占比低,部分员工的工作状态偏向“佛系”,缺乏足够的动力追求业务的拓展与创新。
关于顾建忠个人性格特质,接近他的人描述对其印象时,皆提到了“卷”这个字。
业内普遍猜测,“好卷”的顾建忠回归后,上海银行“二次”组织大变革,以及员工激励、增效措施的出台,并非不可能。
站在总资产3万亿的门槛上,上海银行的改革已无退路。
近几年,上海银行一直受到房地产不良贷款、规模增速放缓的困扰与拖累,业务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顾建忠担任上海农商银行行长的五年间,其资产规模从8千亿增长到1.4万亿,并于2021年成功实现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基于在过往两家银行的“战绩”,股东对顾建忠重新掌舵上海银行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复制”上海农商行的成功,并推动上海银行在国际化与零售业务的双轮驱动加速发展。
2025年是上海银行建行30周年,上海银行总部从陆家嘴又搬回浦西的上银金融大厦。上海的发展热点区域,也从浦东悄然变为上银行的“优势地盘”临港。
恰逢顾建忠此时回归,上海银行的“二次创业”进入了一次新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