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信息平权变成“产业链坐庄”,谁在高位讲故事?)
作者| 源深路炒家
来源 | 源深路炒家近几个月,铜缆、国产算力一体机、柴油发电等概念股轮番被热炒,市场像被装了高功率电机,热得发烫,散户在高位疯狂加仓,仿佛谁不押注就是错过下一轮“科技跃迁”。英伟达的“卡脖子”成了万金油,连Excel里的计算器键都快被按出火星子。
但热度褪去,一季报一出,现实却是一地鸡毛,业绩低于预期、股价跳水、是谁在高位推动这些叙事?谁在背后把控节奏?这场资本戏码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条日渐成型的信息垄断产业链。
掌控叙事的不是市场,是“信息平权”的伪装者表面看,这是信息平权时代:雪球、公众号、知识星球、社群遍地开花,普通人看似拥有了获取投资信息的“话语权”。
但实际上,是大V们组成的“坐庄产业链”在编故事、定节奏、带方向。他们利用庞大的社群影响力和平台资源,将“研究报告”包装成“投资洞察”,引导情绪,制造热点,提前埋伏,然后趁热出货。
信息平权的Jason、Robo、古董鱼、闷得儿蜜等所谓“信息平权先锋”,在产业链中形成闭环配合,利用公众号和知识星球为载体,系统性操控叙事,精确收割。
先让你赚钱,再让你接盘
我不否认,这条产业链在行情启动初期确实能让部分“老韭菜”尝点甜头。铜紧张?良率低?确实存在。但炒作逻辑本该随时间演化,逐步被业绩验证,而不是变成日更段子的资本神话。
更恶劣的是,他们在高位编造虚假“供不应求”数据,甚至造谣打压其他赛道(比如“光模块砍单”等传闻),制造非理性恐慌,诱导资金转向。
Roboroborobo此前发的雪球贴:
资本市场终究是一台时间的秤,到底几斤几两,最终会被市场称出来。信用是金融的核心,拿假叙事忽悠真金白银,只会让市场越来越不信任任何“研究”两个字。
信息操盘不是传说,而是日常我长期跟踪这些公众号,铜缆股1月23日股价见顶的当天早盘,他们还在发帖鼓吹“爆单逻辑”,结果当天就见顶回落,随后内容悄然删除。这不是“判断失误”,这是“精准踩点”。
不仅如此,他们内容中常年夹杂着各种“缩写”,形成一种温水煮散户的舆论环境。你甚至可以说,一篇文章就是一次潜意识的心理锚定。
人太多,开始“自反指化”
当一个公众号成了上万人盯着的“情绪引擎”,它的命运就不可避免地从“引导预期”变成“制造顶部”。
最近,他们连小米、黄金都开始点评,发啥啥见顶,完全变成了“预言式反指”。说实话,我不相信任何一个人能懂所有行业。没有敬畏感的“全知型分析”,本质就是不负责任的商业操作。(4月2号他吹小米乱按计算器很可惜我没截图,我相信不少人看到了)
“高价星球”贩卖盗版研报,涉嫌侵权
更离谱的是,他们在所谓“高质量星球”里传播海外投行的内部研报,不仅未经授权,甚至在PDF里加上“信息平权”水印,像是在给自己的违法行为打上LOGO一样。现在很多微信群里还在流传,内容多为高价售卖,明目张胆侵权。
这都不需要我出面,这些海外投行和本地券商本身就有完整的法务系统,完全可以依法维权。
写这篇文章,只是一个开始我相信这篇文章一旦发布,监管机构一定会注意到。希望他们能看清,这不是简单的信息分享,而是一条“信息操控-舆论主导-资本坐庄”的完整产业链。
如果监管部门需要,我愿意实名协助调查,把我所看到的全部信息提交出来——毕竟,这已经不仅仅是投资者教育问题,更是金融秩序和公平性的问题。
结语
所谓“信息平权”,如果不能建立在真实、透明、合规的基础上,那它就是一场精心包装的骗局,是产业链坐庄的新工具。别让信任和理性,被这些挂着知识外衣的资本玩家继续消耗下去。
产业链证据
产业链证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