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谢乐斌接任海富通董事长,人事巨变下路颖“提前卡位”成最大赢家)
【来源:机构之家】
2025年4月22日晚间,海富通基金发布董事长变更公告,公司原董事长路颖因工作调整离任,由谢乐斌接任海富通基金董事长。而此时,距离路颖开始担任海富通基金董事长的时间还不到7个月,路颖也由此成为了海富通基金历史上任职时间最短的董事长。
海富通基金的本次人事变动还是证券业两大巨头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合并带来的后续影响。海富通基金原来的大股东是海通证券,持股比例为51%,随着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成立了国泰海通证券,海富通基金也于2025年3月18日公告了实际控制人变更公告,目前海富通基金官网显示的股权结构是: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1%)和法国巴黎资产管理BE控股公司(持股49%)。
国泰海通证券的成立以国泰君安为主导,新公司的董事长是原国泰君安的董事长,公司的高管也是更多由原国泰君安人员担任。而海富通基金的新任董事长谢乐斌也是来自国泰君安,根据公告,谢乐斌2021年6月28日起担任国泰君安副总裁,现任国泰海通证券副总裁。曾先后担任君安证券投资银行部常务董事、国泰君安稽核审计总部副总经理、总经理,国泰君安财务总监兼营运总监等职务。
值得注意的是,海富通基金新任董事长的落定可能更像是本轮人事变动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根据海富通基金此前的公告,除了公司前董事长路颖来自海通证券以外,还有吴淑琨、苏晓光两位董事会成员为海通证券高管,公司的监事长曹志刚先生也来自海通证券。而现在海富通基金官网显示的董事会成员是“正在更新中…”,或许海富通基金新一轮的人事调整正在酝酿之中。
海富通基金前途充满变数,被合并整合的概率较大
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合并以后,其旗下的公募牌照问题成为市场关心的热点。2022年5月20日,证监会修订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并正式发布《管理人办法》及其配套规则。《管理人办法》在继续坚持基金管理公司“一参一控”政策前提下,适度放宽公募持牌数量限制,允许同一集团下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管机构申请公募牌照,即“一参一控一牌”,简单来讲就是同一集团下最多可以有3个公募牌照,可同时控股一家公募基金、参股一家公募基金和自身申请一个公募牌照。
目前来看,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合并以后已经有了4个公募牌照,控股华安基金(51%)、海富通基金(51%),参股富国基金(27.775%),同时拥有国泰君安资管(有公募牌照)和海通资管(无公募牌照)。国泰海通证券截至目前同时控股华安基金(51%)和海富通基金(51%)已经控股两家公募基金,明确违反了“一参一控一牌”的规定。
对于如何解决国泰海通证券同时控股两家公募基金的问题,业内一般认为要么将两家基金公司合并,要么转让其中一家公司的控股权只保留一家。考虑到截止目前并没有查询到这两家基金公司在证监会提交股权变更的申请,而本次海富通基金的董事长又变更为主导合并一方的国泰君安体系的谢乐斌,那么接下来很大可能就是要将两家公司进行整合了。
关于两家公募基金的整合,在中国公募基金发展历史上,曾发生过一起类似的案例。2005年中信证券重组华夏证券后,逐步实现对华夏基金100%控股,同时控股中信基金。根据当时证监会“一参一控”政策(即一家机构控股基金公司不得超过一家),中信证券需整合旗下两家基金公司。华夏基金作为行业龙头(2008年管理规模1888.62亿元,市场份额9.74%),吸收合并规模较小的中信基金(2008年管理规模91.61亿元)。2007年9月证监会批复股权转让,2009年1月完成合并,中信基金旗下4只基金转由华夏管理,合并后华夏基金规模增至1980亿元,市场份额突破10%,进一步巩固行业首位地位。
根据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的案例,合并的过程中更大可能是以大基金公司为主体合并相对小规模的基金公司。从规模上看,当前华安基金的管理规模要显著大于海富通基金,截止2025年3月31日,华安基金的管理规模为6,860.4亿,规模排名14/201,而海富通基金的管理规模1,715.3亿,规模排名40/201.
从两家公司的产品结构来看,华安基金在几乎所有的基金类型上都要显著领先于海富通基金,特别是在权益类产品和创新型产品如另类投资基金、QDII、基金、FOF基金和REITs等方面,华安基金都是断崖式领先。即使在海富通基金相对有优势的债券型基金这一品类上,华安基金也以1541.43亿的规模显著领先于海富通基金的971.66亿的规模。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整理
从两家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以及华安基金原本就属于相对强势的原国泰君安证券,后续两大基金公司的合并很大可能是以华安基金为主体吸收合并海富通基金,因为在合并中处于弱势地位,海富通基金后续的人员变动也存在加剧的可能性。
人事巨变之下路颖“提前卡位”成最大赢家
两大券商巨头的合并余波不断,相信在后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会不断有重磅消息传出,而这期间也时不时有一些难辨真假的传言流出,比如前不久就有自媒体爆料“国泰君安(国泰海通)降薪30%,还有一定裁员指标”。
然而,在这种人事巨变之下,海富通基金前董事长路颖似乎总能快人一步提前卡位,可以说目前已经提前上岸,再无后顾之忧。据中国基金报2025年4月11消息,在公告离任海富通基金董事长之前,海富通基金前董事长路颖已经接任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荀玉根被任命为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路颖和荀玉根均是海通系的“老人”,两人在海通证券研究所共事多年。
在加入海富通基金之前,路颖的身上就充满各种光环,16岁保送大学,26岁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加入海通证券任零售行业分析师,此后屡次斩获研究大奖。2008年,她夺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第一名。2016年,她成为新财富评选史上第一位同时斩获“白金分析师”和“杰出研究领袖”两项大奖的得主。在分析师的岗位上取得成功以后,路颖一路升职至卖方研究所的最高职位,曾任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长达10年之久。
图中人物系海富通基金 前董事长 路颖
而最近两次的职位变动更加显示出路颖的职业生涯的传奇色彩,其一路走来总能踩在正确的韵脚下,令人惊讶又令人羡慕。2024年09月04日,海富通基金公告路颖为新任董事长,次日晚间,2024年09月05日,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双双发布股票停牌公告,宣布重大资产重组,消息一出,市场震动。在重组前夕,路颖时间卡位精准的跳槽,从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的岗位离职加入海富通基金,使其避开了两家券商合并后的人事震荡。
如今随着两家券商整合的深入,海富通基金的前景愈发不明朗,而路颖又在公告离任海富通基金董事长之前,以无缝衔接的方式悄然接任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回到了其曾任职十年之久的熟悉岗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路颖宣布担任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之际,据证券时报消息,国泰海通证券4月21日晚间内部印发文件称,经研究,决定免去黄燕铭财富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层正职级)职务。黄燕铭的下一站或加盟东方证券,或出任东方证券研究所所长一职。意味着黄燕铭正式结束其在国泰君安长达13年的任职。
黄燕铭是卖方研究的教父级人物,黄燕铭在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从普通分析师逐步晋升至副所长,他主导构建了完整的证券研究体系,并培养了大批优秀分析师,使申银万国成为业内公认的“黄埔军校”,其2012年执掌国泰君安研究所,带领团队在2014-2016年连续三年蝉联新财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榜首,确立了国泰君安在卖方研究领域的顶尖地位。
黄燕铭在研究理论上也有自己的独特的建树,其提出的“三朵花”理论(树上花、心里花、纸上花)和“2+1”思维(预期、交易与边际思维)在机构圈无人不知,有“A股研究总教习”、“黄教主”等称号。同时,黄燕铭也推动了“佣金派点制”等商业模式创新,对行业转型影响深远。
在如此敏感的时间,黄燕铭离开国泰海通证券出任东方证券研究所所长,让人不得不怀疑其离职是否与路颖的回归有关,市场猜测不断,真相不得而知。
但无论怎么看,在这场剧烈的人事变动中,路颖始终表现得超然其上,其每一步都巧妙地避开了潜在的不确定性,让自己处在了最有利的位置上,成为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