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印度替代“中国制造”的故事,又开始讲了)
导语:印度以温和应对和积极谈判,获得了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机遇。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引发的新一轮关税冲击令美中贸易战升级,全球投资者正重新聚焦印度资产,将其视为相对安全的避风港。
自4月2日美国突然加征关税以来,MSCI公司(MSCI Inc.)追踪印度股票的指数下跌幅度不到3%,仅为亚洲其他市场指数跌幅的一半左右。与此同时,尽管全球债市普遍走软,印度债券却表现坚挺,因为印度央行采取了更为宽松的政策立场,为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
印度庞大的内需型经济被认为比许多其他国家更能抵御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与中国的强硬反制不同,新德里却选择采取缓和的态度,争取在未来90天内与特朗普政府达成一项临时贸易协议。随着美中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全球供应链的转移也可能使印度从中受益。
“在这场贸易战中,印度正迎来一个利好阶段,因为其经济是以内需消费为驱动的。”Smartsun Capital Pte.的基金经理苏米特·罗赫拉(Sumeet Rohra)表示,“我们正在逢低吸纳,因为市场很快将触底反弹,企业盈利有望从今年开始进入两位数增长。”
这场贸易战正让印度逐渐成为替代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就在本周二,印度信息技术部表示,截至2025年3月的财政年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了54%,其中苹果公司(Apple Inc.)在此期间出口的iPhone总额超过174亿美元。
“印度的不反击态度以及积极的谈判策略,使其在关税问题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也为其提供了多年来最具潜力的制造业发展机遇。”新加坡东京海上资产管理公司(Tokio Marine Asset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Pte.)的投资分析师斯尼哈·图尔希扬(Sneha Tulsyan)表示。
由于印度对美出口占比仍较低,直接受到的关税冲击预计较小。根据彭博汇编的数据,去年印度占美国进口总额的比例仅为2.7%,而中国和墨西哥分别为14%和15%。
彭博经济研究(Bloomberg Economics)预计,由于出口短期受挫,印度2026财年GDP增长预测可能面临0.3至0.4个百分点的下行风险,但中期内影响不大,前提是美印有望达成贸易协议。
“由于对美中依赖较低、关税相对较低、油价平稳、外资持仓健康以及央行采取支持增长的政策,印度应当能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相对优势。”
杰富瑞金融集团(Jefferies Financial Group Inc.)的策略师马赫什·南杜尔卡(Mahesh Nandurkar)在4月9日的报告中写道。该机构周四将印度在其“亚洲(日本除外)配置模型”中的权重上调至“增持”。
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主导的大规模资本支出一直是印度经济的关键推动力。另一个亮点是本地投资者的坚定支持,在全球基金减持印度股票的背景下发挥了缓冲作用。今年以来,国内机构投资者已投入约250亿美元。
“投资者押注印度经济韧性是有充分理由的。”总部位于孟买的联合资产管理公司(Union Asset Management Co.)首席投资官哈沙德·帕特瓦丹(Harshad Patwardhan)表示,“本土资本仍然是印度最强的支撑力量。”
当然,也并非所有领域都可以高枕无忧。印度的软件和制药出口企业是受贸易紧张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尽管估值已有所回调,但相较于其他市场仍偏高:MSCI印度指数的未来市盈率为20倍,而亚洲整体指数约为13倍。
“在印度的某些估值上仍需保持谨慎,但整体前景依然相当稳健。”法国巴黎银行资产管理公司(BNP Paribas Asset Management)旗下环保解决方案基金联合经理爱德华·李斯(Edward Lees)表示,他在近期市场调整中增持了印度资产。“政府支出似乎正稳定地回升。”
据《经济时报》周五报道,印度财政部已要求多个部门提前安排资本支出,以提振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印度储备银行(RBI)连续降息并注入流动性,促使债券收益率回落,有助于政府为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
尽管贸易战仍带来不确定性,但由于印度储备银行“已明确开始支持经济”,印度经济仍有望实现6%以上的增长,伦敦联博资产管理公司(Federated Hermes)的基金经理维韦克·布托里亚(Vivek Bhutoria)指出,他已增加对印度市场的投资敞口。(Bloom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