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会计政策一改,利润立刻少一半?这才是你该看的吉利***)
吉利汽车(00175.HK)发布公告显示,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止三个月,归属本公司股权持有人溢利在会计政策变更前预计为 116 亿至 123 亿元,同比增长约 640% 至 690%;变更后预计为 52 亿至 58 亿元,同比增长约 220% 至 270% 。业绩增长归因于销量创新高、新能源业务强劲增长、产品结构优化、规模效应以及外汇汇兑收益等。
从财务角度看,表面上吉利汽车此次业绩预增颇为亮眼。过往数据显示,吉利汽车在新能源转型方面持续发力,新能源业务增长显著,极氪品牌在高端新能源市场逐步站稳脚跟,销量增长带动规模效应显现,成本控制带来盈利提升。在市场层面,全球化战略和 AI 智能化布局也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出口业务增长不仅拓宽市场,还带来外汇收益,智能化升级吸引消费者。不少行业人士和媒体也对其发展战略予以肯定,认为吉利汽车紧跟行业变革步伐。
然而,此次会计政策变更引发诸多质疑。在汽车行业研究报告中,企业通常不会频繁变更会计政策,因为这可能影响财务数据的连贯性和可比性。吉利汽车此次会计政策变更涉及共同控制下实体企业合并,且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生效,这一变更使得极氪与领克的战略整合在会计核算上产生巨大差异,变更前预计录得 64.7 亿元,变更后直接归零。这种大幅变动不得不让人怀疑,会计政策变更是否被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
互联网上不少投资者和专业人士也表达了担忧。有投资者指出,在业绩发布前突然变更会计政策,而且对业绩产生如此重大影响,这让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从市场反应来看,公告发布后,部分投资者对吉利汽车的信心有所动摇。过往也有企业因会计政策不合理变更而受到监管部门处罚,这些案例都加深了外界对吉利汽车此次变更的疑虑。如果企业可以随意通过会计政策变更来修饰业绩,那么投资者基于财务报表做出的投资决策将失去可靠性,这对市场的公平公正和投资者权益都造成了潜在损害。
吉利汽车一季度业绩预增虽看似光鲜,但会计政策变更带来的疑云重重。企业需要向投资者作出更清晰、更合理的解释,监管部门也应密切关注,以维护市场的健康秩序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否则,吉利汽车可能因这一事件在市场中陷入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