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华保险董事长杨玉成首战奏捷!地产关联资产减值阴霾未散)
【来源:机构之家】
3月27日,新华保险揭晓了其2024年的业绩答卷,与众多上市险企一道,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见证了一个保险行业难得的丰收年。
数据显示,2024年,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705亿元,总资产达到1.69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29亿元,三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一年新业务价值62.53亿元,同比增长106.8%;综合投资收益率8.5%,同比大幅提升5.9个百分点。
2024年对新华保险而言,为关键转折年。在经历一段时期的挑战后,这家老牌保险公司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重申其市场地位。2024年标志着董事长杨玉成自2023年12月上任以来的首个完整财年,他的首份成绩单确实令人瞩目:公司不仅抓住了市场机遇,实现了投资收益的显著反弹,还优化了业务结构,使得2025年的保费增长势头强劲。
然而,仔细审视年报,不难发现一些隐忧。尽管业绩看似向好,但综合收益总额仍未能扭正,资产减值风险依旧如影随形。特别是公司持有的中国金茂和万科相关的债权投资计划,这些潜在的减值风险在业绩的光环下被暂时掩盖。随着2024年的完美收官,新华保险如何在整装待发的同时确保行稳致远,仍是其面临的重大挑战。
投资带动净利润强劲复苏
从利源角度来看,2024年,新华保险保险服务业绩达到124.67亿元,同比增长8.6%;投资业绩更是从2023年的亏损59.61亿元,一举逆转为盈利156.74亿元。在两者的合力推动下,公司税前利润飙升至281.41亿元,同比暴增410.3%;净利润也达到262.33亿元,同比增长201.0%。
这一成绩背后,离不开资本市场回暖的东风,以及公司自身在投资布局上的精准落子。投资收益从2023年的-37.75亿元增至163.06亿元,主要得益于投资资产分红收入及买卖价差收益的同比增加;与此同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从-61.24亿元大幅增至354.37亿元,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资本市场回暖带来的积极影响。从收益率来看,综合投资收益率达到8.5%,总投资收益率为5.8%,净投资收益率为3.2%,均创下近年来的较好水平。
具体来看,股票市场低位震荡后快速反弹,新华保险抓住了这一市场机遇,其投资组合中的权益类资产收益显著提升。同时,公司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加大对高股息资产的配置力度,高股息OCI类权益工具投资由年初的53.7亿元增长至306.4亿元,增幅达470.6%,这一策略有效提升了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和收益性。
此外,新华保险还通过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大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的投资力度。例如,与中国人寿共同发起的鸿鹄基金,规模达到500亿元,主要投向具有竞争优势、治理结构佳、盈利模式良好的上市公司,2024年已实现净利润9.17亿元。
尽管新华保险2024年净利润表现亮眼,但综合收益总额仍为负数,这一细节意味着其整体盈利状况仍受到一定制约。2024年,经过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调整后的综合收益总额为-44.77亿元,较上年的-58.63亿元有所改善,但负值状态依然存在。背后的关键因素是“可转损益的保险合同金融变动”项目,2024年该数值高达582.66亿元,较2023年的222.41亿元大幅增长。这一数据表明,新华保险在2024年将大量保险合同金融变动额计入了其他综合收益,这一会计处理方式推高了投资业绩,助力公司实现利润的暴增。然而,从综合收益总额的角度来看,公司实际盈利水平仍未转正。
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地产风险仍在消化中
投资如同一把双刃剑,新华保险2024年财报显露无疑。尽管其投资收益同比暴增,但公司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高达34.15亿元,同比增长超10倍,主要源于债权类投资资产预期信用损失的增加;此外,其他资产减值损失达11.9亿元,系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损失。这背后或是新华保险早期地产投资布局的风险暴露仍未完全化解。
债权投资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新华保险持有的债权投资确认的信用损失准备余额显著攀升至人民币29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75亿元大幅增加24.25亿元。与此同时,其持有的其他债权投资确认的信用损失准备余额也从2023年12月31日的15.7亿元增至25.11亿元,增加9.41亿元。
债权投资和其权债券投资主要涵盖各类债券、债券投资计划、信托计划及资产支持计划等非标投资。值得注意的是,集团目前控制的主要结构化主体中,仍包含三项万科相关债权投资计划,在房地产市场整体面临调整的背景下,其减值损失或与之密切相关。
2024年,万科业绩大幅亏损,前三季度营收2198.95亿元,同比降24.25%;净利润亏损179.43亿元,同比降231.73%。亏损主因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和毛利率双降,同时新增信用减值和存货跌价准备。前三季度信用减值损失高达54.63亿元,较2023年全年3.8亿元显著增长,信用风险上升。在此背景下,新华保险持有的万科债权投资计划很可能因信用风险上升被计提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随之增加。
其他资产减值损失方面,公司2024年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11.90亿元,系对联营企业中国金茂计提的减值准备。中国金茂于202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价为每股港币0.98元。因新华保险持有的中国金茂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持续大于其市场价值,公司因此计提减值准备。从投资成本来看,新华保险对中国金茂的投资成本为31.87亿元,而截至2024年底,其账面价值仅剩16.30亿元,跌幅已近一半。
可见,新华保险的资产减值风险仍在高位徘徊,其早期房地产投资布局如同陷入泥沼,难以轻易抽身。不过,2024年其投资收益却意外迎来暴涨,同比增幅高达251.6%,总投资收益达到796.87亿元。这为其提供了足够的财务空间,能够在不影响整体业绩表现的前提下,对历史资产进行减值清理,从而为未来的财务健康打下基础。
业务结构显著优化,保费增速触底反弹
2024年,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705.11亿元,同比微增2.8%。这一增幅虽然不大,却背后确是公司在业务结构上的积极调整。特别是长期险首年趸交保费的显著下降。
从细分数据来看,2024年,新华保险业务结构显著优化,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和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分别同比增长15.6%和19.2%,续期保费亦增长5.5%。个人寿险业务13个月和25个月继续率分别同比提升5.9和7.8个百分点,达到95.7%和86.2%。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占比提升至70.1%,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占比增至12.6%,续期保费占比稳定在75.0%,传统险和分红险长期险首年保费占比合计96.5%,产品结构较为均衡。
从渠道结构来看,2024年,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159.70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132.35亿元,同比增长19.7%;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516.74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达到历史新高,为138.73亿元,同比增长11.5%。可见,新华保险在个险和银保这两大关键渠道的产品结构均实现了优化。
从一年新业务价值来看,2024年,新华保险调整了内含价值评估假设,将长期投资回报率降至4.0%,风险贴现率降至8.5%(中国人寿普通型业务维持8%,浮动收益型业务从8%降至7.2%)。在新假设下,公司新业务价值达到62.53亿元,同比激增106.8%;首年保费口径下的新业务价值率为14.6%,较2023年的6.7%大幅提升7.9个百分点。
此外,新华保险2025年开局强劲,前两月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达511.24亿元,同比激增29%。继2024年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转型,通过“XIN一代”计划推进代理人队伍专业化,优化产品结构,公司业务品质显著提升。这一系列调整不仅增强了客户黏性,更为2025年保费的强劲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体而言,董事长杨玉成交出的首份完整成绩单令人瞩目,新华保险借助资本市场的回暖,不仅实现了业绩的显著反弹,更在业务结构上取得了优化。利润分配方案显示,公司末期拟派发每股1.99元(含税),总计约62.08亿元;加上中期已派发的每股0.54元(含税),共计16.85亿元,全年合计派发78.93亿元,约占净利润的30.1%,这一比例较前两年的34.3%和30.4%略有下降,但派发的总额依然体现了公司对股东的慷慨。
此外,新华保险在业绩扭转的同时,高管团队亦深度调整。杨玉成自2023年底接任董事长,龚兴峰于2024年底出任总裁,三位总裁助理李文峰、刘琛、刘智勇亦在2024年相继上任,新班底已基本成型,预示着未来将迎来一段人事稳定期。这种稳定性对于保持战略调整的定力至关重要,有助于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