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安证券组织架构调整进行时:两位销售型副总接连辞职)
【来源:机构之家】
3月27日,华安证券发布公告称,其副总经理周庆华因个人原因辞去职务,离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参控股公司任何职务。华安证券董事会在公告表示,周庆华任职期间“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并对其为公司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表面看似波澜不惊的一纸公告,却映射出管理层人事震荡的迹象。华安证券在2023年5月经历过一轮大规模人事调整之后,整体管理层保持了一年左右的稳定。然而,2025年一季度尚未结束,华安证券已连续有3位高管离任。1月7日,华安证券财务总监龚胜昔因到龄退休,正式卸任;3月14日,副总经理顾勇递交辞呈。
图片系华安证券离任高管情况
资料来源:Wind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离职的两位副总经理,无论从履历还是业务重心来看,皆属“销售型高管”:顾勇堪称为“开户猛人”主攻零售,周庆华则具有深厚的机构业务与投行条线积累,曾主导多个券商的机构业务与债券融资板块。两人职能虽不同,但均处在销售转化的前线。
而上述两人的离职时点,恰好处于公司组织架构变革的关键节点。
2024年12月17日,华安证券公告称将对其财富管理、机构业务、自营业务、投资银行及企业文化等多个板块进行组织架构和职能设置进行调整。公司管理层强调,此举是为“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精准匹配客户需求”,意在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业务潜能。
顾勇所擅长的财富管理业务正是架构调整中的核心部分,而周庆华所擅长的机构业务、投行业务同样被列入此次重整范畴。从这一角度看,两位副总经理的离职,除去 “个人原因”,或也存在组织架构调整的影响。
辗转多家券商的销售型高管
公开履历显示,周庆华拥有博士学历,职业生涯横跨蔚深证券、招商证券、西南证券、光大证券、中天国富证券等多家机构。其在招商证券长达十年的履历(2003-2012),涵盖股票销售交易部副总经理、机构营业部总经理等核心岗位,随后在光大、西南两家券商均负责机构业务。
图片系周庆华证券从业公示信息
资料来源:中证协
2018年3月,周庆华加入中天国富证券,并于2020年10月进入该公司高管序列。2022年初,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他开始全面负责中天国富证券的债券业务。然而,仅数月后,2022年11月,天眼查显示其已从公司高管名单中“退出”。但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信息披露系统,其正式离任时间为2023年4月。随后,于同年5月,周庆华出任华安证券副总经理一职。
图片系中天国富证券高管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天眼查
值得注意的是,周庆华在华安证券任职期间,官方并未明确披露其具体分管业务,但其在多个公开场合的出席安排,多在投行业务领域。例如,华安证券与宏景智驾在合肥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时,出席仪式的人员中便包括公司副总裁周庆华,以及股权融资二部等相关业务条线的负责人。此外,公众号“券业行家”曾在文章中表示周庆华加入华安后分管投行业务。
然而,无论是机构业务还是投行业务,华安证券在这两个关键板块的实际表现都不算理想。
2024年报业绩亮眼、但投行及席位租赁业务“三连跌”
2024年年报显示,华安证券实现营业收入45.43亿元,同比增长24.40%;归母净利润14.86亿元,同比上升16.56%。表面看来,这是一次亮眼的成绩单。
图片系华安证券营收与归母净利情况
资料来源:Wind
但进一步拆解营收结构便可发现,主导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自营业务。Wind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投资净收益14.47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97亿元,合计贡献增量达7.2亿元,而这部分正属于高波动、高依赖行情的“看天吃饭”收入。
与营收结构中自营业务的高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华安证券在体现中后台能力与销售转化水平的投行业务与研究服务板块,却持续处于“失血”状态。以投行业务为例,公司投资银行手续费净收入已连续三年下降。2022年为1.58亿元,同比下滑20.88%;2023年降至1.13亿元,同比下滑28.71%;至2024年,该项收入进一步缩水至0.92亿元,降幅达18.22%。
同样持续下滑的,还有交易单元席位租赁收入。该指标是衡量券商服务机构客户能力的“晴雨表”。华安证券该项收入从2022年的0.87亿元降至2023年的0.70亿元,跌幅为19.47%;2024年则进一步下滑至仅剩0.47亿元,同比大降32.50%。三年间,该项收入大幅下滑,反映出华安证券在向机构客户输出研究内容、构建专业壁垒方面,竞争力有待加强。
整体来看,两位销售型副总的先后离场,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华安证券的战略转向。是否意味着公司正在主动收缩销售驱动的传统路径,转而将资源投注于研究能力建设、风控体系升级与产品配置?毕竟高管的更替,往往是企业组织战略转型的外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