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机构:未来五年人形机器人商用产品将呈显著价格差异与应用分级)
2月24日,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布2025年一季度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
由于人力缺乏与成本上升,全球政府正大力投资机器人研发项目。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德国长年名列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前五名,预期2025年将持续执行总计130亿美元以上的相关计划。从人形机器人角度分析,美国市场的机器人AI生态圈较完整,中国市场则聚焦建立供应链,预计未来的产品价格和应用将更加多元。
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目前美国业者主要机器人研发项目包括智能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太空机器人和其他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由Tesla(特斯拉)、Boston Dynamics(波士顿动力)等厂商主导,首要投入制造、仓储、物流领域。在技术方面,美国业者专注于AI训练,如开发首款能针对人形机器人上半身高频控制的VLA(Vision Language Action)模型、导入Google Gemini 2.0提升空间理解能力,以及与NVIDIA(英伟达)合作,通过增强学习改善步态平衡。
报告指出,观察人形机器人的芯片布局,Qualcomm(高通)、NVIDIA等厂商产品涵盖云端到终端,运算能力可达150 TOPS(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以上,高阶MCU亦有TI、ADI的解决方案,使得美国的机器人AI生态圈相对完整。
中国2021年提出“十四五”规划,将机器人产业为发展重点,陆续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聚焦供应链与关键零组件自主开发能力。至今中国市场在整机端已有宇树、傅利叶和优必选等厂商,占机器人整体成本约55%的“运动层”,亦有众多厂商布局空心杯电机、6D力矩感测器、谐波减速器等。
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查显示,拓普集团、三花智控、恒立液压、新剑传动、兆威机电等不仅对中国市场需求可稳定供货,也已打入海外大厂供应链或进入送样阶段。此外,中国是全球最大电池生产地,未来进入人形机器人量产规格制定、须拉高电力的阶段,电池将成为其重要优势。
“从人形机器人主要产品技术规格来看,美国厂商产品因应工厂应用需求,多以负重与续航力见长;中国业者以多元部署为主轴,致力提升全身与手部自由度。TrendForce集邦咨询指出,从政策重点、产业优势到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如同现行的高资本与低成本的AI竞赛。在此背景下,预期未来五年人形机器人商用产品将呈现显著的价格差异与应用分级,区域生态圈的形成也将促使本地生产和产业本地发展的情况更加明显。”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认为。
据证券时报记者观察,近期,人形机器人在国际市场的关注度持续升温。除了TrendForce集邦咨询,2月21日高盛研究部中国工业科技行业分析师杜茜及团队发表了关于人形机器人动态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从目前的进展来看,行业可能在2025年从研发阶段步入量产阶段。由于众多供应链上市公司(尤其在亚洲)已公开披露了进军或进一步推进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的计划,一个全方位的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在基本/蓝天假设下,迅速增长的全球人形机器人需求到2035年可能释放380亿/205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规模。
在政策、公司层面,相关利好消息亦不断。例如,2月23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市人工智能产业办主任林毅在会上表示:“近期我们还将发布人形机器人专项政策,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对开放应用场景、突破关键技术、构建专用数据集、提升规模化制造和应用能力等予以精准支持。同时,还将在全市科技重大专项中安排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专项,鼓励产、学、研、用组成创新联合体进行协同攻关。”
近期,小米、小鹏、蔚来等多家汽车产业链公司宣布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18家车企接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其中,“目前正推进旗下CyberOne(铁大)在自家制造产线上的分阶段落地。”小米机器人团队宣布了人形机器人进展。CyberOne是小米发布的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
“100%会做人形机器人。”理想汽车放出做人形机器人的消息。理想汽车CEO李想特别提到,虽然一定会做,但“节奏不是现在”。
谈及对人形机器人的看法,2月21日,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发布朋友圈,称近期与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优必选科技周剑交流后,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达成共识。即当前人形机器人还接近自动驾驶的L2初阶,但行业都期望尽早能实现可量产且具备商业价值的L3初阶能力。人形机器人从L2跨越到L3,完成这个跳跃所需要的能力和难度是数十倍的。自动驾驶达到L3阶段就会迎来iPhone4时刻,但人形机器人需要达到L4阶段才能迎来iPhone4时刻,也就是大家想像的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