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创50指数创近两年新高 估值拐点已经来临)
本周五,科创50指数以5.97%的涨幅突破2024年10月9日高点,创下2023年4月26日以来新高。全周来看,与科创板有关的3个指数科创100、科创50、科创200分别上涨7.34%、7.07%和6.70%,成为上证规模指数中的前三强。若以20日涨幅来看,科创100、科创200、科创50分别上涨18.14%、17.77%和14.47%。毫无疑问,科创板成为市场最抢眼的板块。
3只个股2月涨幅已经翻倍
2月21日,科创板公司华丰科技、峰岹科技、寒武纪、翱捷科技、爱科赛博、迈威生物均现涨停。其中,寒武纪、翱捷科技均为科创50成份股。此外,科创50成份股中的海光信息、九号公司、百利天恒涨幅均超过14%。在成份股走强的带动下,科创50指数单日表现创下去年10月下旬以来的新高。
春节后,在DeepSeek题材横空出世的背景下,科创板个股表现强势。当周,以青云科技、优刻得为代表的DeepSeek概念股以72.81%和72.79%的涨幅领涨科创板;2月第二周,永信至诚成为科创板DeepSeek概念股的领涨标的,当周涨幅达80.79%,与此同时,青云科技、优刻得亦继续表现;本周,随着人工智能炒作由DeepSeek概念向AI医疗扩散,腾讯系AI叠加AI医疗概念的安必平以48.91%的周涨幅领跑科创板。
截至2月21日,科创板2月涨幅超过100%的个股分别为青云科技、优刻得和安必平,涨幅分别为187.64%、170.43%和115.49%。从领涨股的特点来看,均是围绕人工智能主题在发酵。
从科创50指数来看,2月以来,单周成交额分别为4456亿元、7242亿元和8174亿元,呈现放量的态势。对比近年科创50、沪深300以及中证500的月度波动率,2020年、2024年波动明显高于其他宽基指数,中间三年波动率差距缩小。
多重因素催化行情
科创50指数走强的背后离不开宏观叙事。
首先,全球终端需求温和复苏,AI助力开启新一轮创新周期。AI赋能下,智能手机有望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继而引发换机潮。2024年12月,火山引擎大会发布了豆包视觉理解模型;2025年1月,AI公司深度求索推出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激发创新浪潮。
其次,国内政策端亦持续强化。一方面,高层会议明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强调其重要性。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随后从金融支持层面陆续发布政策文件,进一步聚焦支持科技创新等领域;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并购重组等相关政策基调获进一步强化。近年来,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陆续发布,北京、深圳、天津、安徽等地亦积极部署支持并购重组,明确支持科创板、科创板上市公司并购产业链上下游资产,增强“硬科技”“三创四新”属性。
“自发布以来,科创50指数估值(PE)在2021年7月达到峰值120倍,最低谷出现在2023年末为39倍,截至2024年底回升至60倍。科创50指数的估值收缩主要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行业政策调整、市场情绪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货币政策的转变,加上科技创新领域补贴减少和监管加强,降低了企业的盈利预期。”华福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金工首席李杨分析认为。
李杨表示,从未来趋势来看,目前新兴科技产业发展迅速,随着智能驾驶、人工智能、新兴通信技术的成熟落地,有望催生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在2020年初至2021年初,科创50指数与上证指数的比值波动较大,自2021年中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初至2023年中比值稳定在1左右震荡,2023年中后继续下降,至今未出现超额。2024年底至2025年初,超额出现明显回升,拐点已经来临。”
海通证券亦指出,从股市层面看,当前我国科技企业在政策面、资金面、市场环境等方面均具备有利条件。首先,我国资本市场对于科技企业的支持作用正不断强化。去年4月出台的新“国九条”要求资本市场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倾斜。其次,以中证A500为代表的宽基指数陆续发布,引导资金关注科创龙头。最后,结合市场环境看,当前市场正处在熊牛转换中,产业趋势向上的科技或成主线。记者 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