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七年最高暴亏286亿元!众泰汽车"风雨飘摇")
近日,众泰汽车发布公告,预计2024年净亏损8.26亿—12.38亿元,公司近七年累计最高亏损将达到286亿元。
股票上蹿下跳,似乎在向外界宣告,它还未彻底死去。但实际上,全年销量仅一千出头的众泰,仍处在风雨飘摇中。
业绩低迷,盈利透支
1月22日,众泰汽车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其预计2024年营收4.5亿元-6.7亿元,上年同期为7.3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8.26亿元-12.38亿元,同比减少亏损11.81%-增加亏损32.18%;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9.86亿元-14.79亿元,亏损同比扩大0.16%-50.24%。
众泰汽车表示,业绩亏损原因为,与2023年度相比,2024年度公司非整车板块业务销售收入下降;2024年度公司整车板块业务尚未恢复。
在2017年,众泰汽车曾迎来极其短暂的辉煌期,整车销量达到22.8万辆,占全国市场销量的0.8%,营收规模暴涨100多倍,从17亿跃升至208亿。快速崛起后是更快地跌落谷底,次年,众泰汽车经营业绩便断崖式下滑,此后一蹶不振,深陷亏损泥潭。2020年,公司宣告破产,2021年完成重整,其间整车生产制造业务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022年才开始逐步复工复产,但营业收入仍主要来源于汽车配件和门业的销售。
近7年,众泰汽车累计净亏损最高将达286亿元,上市以来盈利全部透支还倒欠了超200亿。
连年亏损、几乎停滞的销量,众泰汽车似乎已经在倒闭的边缘。
众泰汽车全年销量仅一千出头
2022年6月,众泰汽车发布定增预案。其计划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60亿元,用于投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开发及研发能力提升项目、渠道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开发主要包括基于三个平台开发的四款新能源及智能网联乘用车,包括三款纯电动大中型SUV车型及一款纯电动轿车车型。
两个月后,众泰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公司的全资下属企业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与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签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合作协议》。公司租用原重庆众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线并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建成年产10万辆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
显然,众泰汽车将未来的发展方向定在了新能源上。
在2022年年报中,众泰汽车表示由于缺乏流动资金,2020年度、2021年度整车生产制造业务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022年度开始逐步恢复整车业务的复工复产。2022年10月,众泰T300已在永康基地成功开始下线。
这一年,众泰汽车销售量为502辆,生产量为524辆,库存量为354辆。同时,年报披露,公司整车业务涉及产能68.5万辆。在当年的年报里,众泰汽车表示,2023年继续启动新的新能源产品开发,计划有A0级、A级、B级新能源车型。
2023年2月,众泰汽车推出全新纯电动车江南U2。据悉,江南U2是一款智能纯电A0级车,售价区间为5.68万-9.88万元,瞄准10万元内小型车市场。
2023年整年,众泰汽车销售111辆,生产1108辆,库存量350辆。其在年报中表示,新能源汽车产品主要为U2,报告期内产销52台和42台,江南U2目前仍在进行产品质量提升、生产线等方面进行优化、改造,待相关工作完成后,公司将继续生产。同时年报披露,众泰汽车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为11万辆。
从整车产能和全年的生产、销售量来看,众泰汽车的工厂几乎在停摆状态。甚至在2024年上半年,众泰汽车也在财报中表示,整车业务仍在恢复中,整体规模仍较小。在一些数据网站上,也没有众泰汽车各车型的销量统计。
此外,在市面上,众泰汽车除江南U2外,也暂未发布新车。
众泰的“另类”,还表现在股市
2017年3月,众泰汽车借壳上市后不久,股价便一路下跌。一直跌至2021年1月开始,股价像坐上了火箭。从最低点的1.14元,连续多个一字板,暴涨至9.94元,不到一年时间暴涨近10倍,达到最高点后又开启了3年的下跌。
2024年7月底开始,已经沉寂许久的众泰汽车突然暴走,股价从最低1.31元开始离奇攀升至最高3.55元,涨幅接近1.4倍。
股价三个多月翻倍,近三个月又暴跌近40%。“高仿之王”众泰在资本市场一度强势翻红又急速下坠,让人咋舌唏嘘。
尽管在重组后,投资者对其抱有极大期望,但新管理层并未改变众泰的厄运,公司至今仍深陷亏损泥潭。
可以说,股价上涨与公司基本面毫无关系,上演的是游资炒作低价股和汽车概念的逻辑。众泰还曾经宣布进军无人驾驶、氢能等领域,也成为炒作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