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评论丨贸易政策不应成为政治工具——评美国因芬太尼问题对华加征关税)
作者丨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法学院教授 纪文华
2025年2月1日,美国白宫以遏制所谓的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宣布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以此向中国施压。这一举措不仅与国际贸易规则背道而驰,也进一步暴露了美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双重标准和单边主义倾向。
首先,美国举措违反世贸规则,冲击全球经济秩序。WTO的基本原则强调贸易自由化与非歧视性,美国政府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显然有违最惠国待遇原则和约束关税义务。这种选择性关税措施,不仅破坏了全球公平竞争环境,也可能引发其他世贸成员的报复措施,导致贸易摩擦升级,损害全球经济稳定。
第二,美国举措缺乏法律基础,政策逻辑存在缺陷。国际贸易措施应基于合法合理的政策目标,而非沦为政治工具。若美国希望援引GATT 1994中的一般例外或安全例外条款,必须证明其措施的必要性和正当性。然而,美国国内芬太尼滥用问题的核心在于需求侧治理不足,而非供应端的单一控制。更何况,中国政府已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单方面对华征税无助于遏制芬太尼流入。
第三,美国举措破坏多边合作基础,损害自身利益。历史经验表明,单边加征关税不仅难以达到政策目标,反而会损害美国自身利益。高关税将直接推高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增加消费者和企业成本,同时降低美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此外,这一政策可能促使其他经济体采取反制措施,进一步削弱美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信誉。
解决美国芬太尼类物质滥用的有效渠道是国际合作而非打压。芬太尼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解决方案首先在于美国国内加强管控,对外则须依赖国际合作。中美在该问题上已有一定合作基础,中国政府已采取有力措施对芬太尼类物质实行管控,并加强国际执法协作。美国应本着建设性态度,通过多边对话与执法合作推动问题解决,而非动辄诉诸关税威胁。
我们注意到,就在美国加征关税措施实施的同一天,中国政府在世贸组织提起诉讼,指出美国的加征关税措施违反最惠国待遇和约束税率等重要规则,这是在坚决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也是在维护全球贸易秩序。中方还宣布对部分美输华商品加征关税,我们注意到,同日,中国政府还把钨等物项纳入出口管制,将美国两家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这些举措无论是国际规则层面,还是国内法层面亦或事实层面,都有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处理国际经贸问题上的负责任和审慎态度。
全球贸易体系依赖规则和信任运转,美国政府不应滥用贸易措施来转嫁国内治理困境,而应回归基于规则的国际合作框架,共同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编辑 余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