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信证券:机器狗商业化提速 看好具备技术优势的整机厂及壁垒较高的零部件公司)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四足机器人兼具灵活性及稳定性优势,在工业巡检、应急救援、军用、消费等领域具备广阔应用前景。伴随算法优化及大模型驱动下的智能化程度提升,以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成熟度提升及成本下降,中信证券表示看好四足机器人的大规模商业化前景,看好具备技术优势的整机厂及壁垒较高的零部件公司。
灵活性优势突出,应用前景广阔。
四足机器人(又名机器狗)通过模仿四足动物的步态与运动模式,可实现复杂地形中的灵活行走、奔跑、跳跃等,相较于其他构型兼具灵活性与稳定性,在工业巡检、应急救援、军事、消费等场景应用潜力巨大。历经40余年的技术探索,当前四足机器人已进入商业化应用与多场景拓展阶段。随着技术成熟度和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四足机器人向多场景的渗透正迎来提速。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2023年全球/国内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0.74/4.68亿元,预计2030年全球/国内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约80.33/48.28亿元,2024-2030年市场规模CAGR约33%/40%(不含军用)。美国长期引领四足机器人技术发展,国内企业后来居上,据GGII,2023年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全球市占率分别约41%/11%,分列全球第一/第三。
四足机器人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分析:
四足机器人性能核心由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感知系统、通信系统等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的高效协同直接决定了机器人在任务中的表现。以宇树科技Go2四足机器人为例,基于系统中主要部件的数量对其系统及关键零部件价值量进行估算:
1)结构件与驱动系统:占总价值的60%-70%。结构件采用高强度轻量化材料(如铝合金、碳纤维)构建机器人躯干、腿部和足端框架;驱动系统作为动力核心,由12个精密关节电机(集成电机驱动、编码器和减速器等)及锂电池组成,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动力输出、运动性能和续航能力;
2)控制系统:占比约15%-20%,包括高性能运动控制器和IMU等,负责实时数据处理与精准指令输出,保障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动态稳定性和精确性;
3)感知系统:占比约10%-15%,以激光雷达为关键部件,结合足端力传感器与前置摄像头,为环境感知与动态路径规划提供精准支持;
4)通信系统:占比约5%-10%,确保机器人在多样化应用场景中的协同效率与信息共享;
5)其余功能模块:伴随模组、照明灯、麦克风等占比约5%-8%,在功能扩展与用户体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产业化探讨:智能化提升与硬件降本。
当前四足机器人产业仍处于产业化初期,中信证券认为其走向大规模应用铺开的核心痛点在于性价比提升。性能方面,当前四足机器人在自主性、智能性等方面距离“替代人”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四足机器人算法涵盖了感知算法、规划控制算法等,赋予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智能决策和精确执行能力,而AI大模型可从感知、决策、控制等多维度提升四足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算法的迭代优化,以及结合虚拟数据集、现实物理世界数据集的AI大模型训练,为当前四足机器人力跃升的主要瓶颈。
成本方面,随着国产化技术的突破以及供应链的逐步完善,国产关键零部件有助于整机降本,但部分零部件在自动化量产能力、长时间稳定性等方面仍有待提升。出于成本控制及整机性能考虑,整机厂自研核心零部件为趋势。
风险因素:
智能化迭代不及预期,关键零部件迭代不及预期,关键零部件国产化不及预期,产业链中上游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