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记者观察:猪价波动近两年趋于平稳 总体影响积极正面)
猪价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养猪企业或养猪农户的收入和利润,也会影响居民猪肉消费意愿,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物价水平,其波动因而常受到各方关注。
囿于农产品的特性,猪价历史上常受到猪周期、猪疫病等因素的支配和冲击,频频呈现剧烈波动,给各类主体造成明显冲击。不过,最近两年来,猪价虽仍有高低起伏,但相较于往昔一些年份的“过山车”走势,总体波动已显得不那么剧烈,趋于相对平稳。
以猪后腿肉价格为例,历史上的2021年曾波幅巨大。据农业农村部全国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数据,2021年1月,猪后腿肉批发价格一度超过50元/公斤,但到了2021年四季度则一度跌破20元/公斤,不到一年时间从高位回落幅度超过60%;相较之下,最近两年时间里,猪后腿肉批发价格大体在20元/公斤~30元/公斤的区间波动,波幅明显变小。
对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各方看法不一,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因素的作用。
一方面,经过前几次猪周期及非洲猪瘟的冲击和洗礼,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占比明显提升。相较于散养农户,规模化养殖企业有更强的承受猪价波动能力,以及更强的分析研判水平,能相对科学地确定后续养殖规模,不盲目跟随价格的波动而大举扩大或缩减养殖规模,从而减少了供给端的波动。供给端的波动以往常是造成猪价剧烈波动的主因之一。
另一方面,近年来,各家猪企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管理等措施,有了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成本消化能力,降低了成本端的波动,从而对终端猪价的扰动也减小。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两年猪饲料价格的下行为养猪企业的产品定价提供了缓冲,使得相关猪企不必因饲料成本而转嫁压力。行情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23年和2024年,大商所猪饲料成本指数连续两年下跌,已分别下跌14.75%和11.41%。
笔者认为,最近两年猪价波动水平的降低总体影响相对积极正面。对于整体经济而言,由于猪肉价格是影响我国CPI水平的重要因子之一,相对平稳的猪肉价格波动会降低对整体物价水平的扰动。
对消费端而言,肉价的相对平稳也会降低对居民猪肉消费意愿的干扰,减轻在价格大幅上涨时的居民消费“痛感”,从而促进消费。
对生产端而言,猪肉价格波动降低,会减小价格冲击,避免养猪企业经营业绩和养猪农户收入的剧烈波动,对促进相关主体长期稳健经营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