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外资券商在华这一年:积极谋求独资地位,展业仍待突破

来源:券商中国 2024-12-31 15:18:0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外资券商在华这一年:积极谋求独资地位,展业仍待突破)




从2018年正式放开外资对证券公司股权比例限制,到2024年首家外资独资新设券商开业,国内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脚步越行越快。





截至2024年底,外资独资证券公司已增长至4家,另有8家合资券商实现了外资控股,其中3家的外资股东持股比例已达到或超过90%,还有10家外资/合资券商仍在排队候场。同其他行业类似,外资券商在华展业也面临着两大客观不足——入场较晚,且本土化较难。


尽管业绩表现尚未出现明显起色,但拥有一张在华展业的独资牌照仍是不少外资机构梦寐以求的目标——不管是看好国内近12万亿的证券市场,还是为了满足境外客户对中国资本市场日益增长的关注和配置需求。


积极谋求独资地位


2024年3月23日,中国首家新设外商独资券商——渣打证券在北京正式展业。随后在4月12日,法巴证券也拿到了证监会批复,并于7月16日注册成立。


这意味着,加上此前从合资变更为外资独资的高盛(中国)证券、摩根大通证券,截至2024年底,中国资本市场共拥有4家外资独资券商。


2018年4月,监管明确放开外资控股合资券商的限制,至今不到7年时间;距离2020年4月1日彻底放开外资券商持股比例限制,更是不足5年。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除了上述4家外资独资券商外,目前还有8家外资控股的合资券商在华展业,其中,摩根士丹利证券、星展证券、汇丰前海证券三家的外资股东持股比例已达到或超过90%。



2024年12月16日,星展证券40%股权转让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星展银行对星展证券的持股比例一举增至91%,拥有绝对控股权。与之类似的还有摩根士丹利证券,通过2021年的股权变更以及2022年的增资,摩根士丹利对该公司的持股比例大幅增长至94.06%。


2024年11月,北京国资将瑞银证券33%的股权挂牌出售,考虑到瑞银证券只有两家股东,且其中瑞银集团持股67%。有业内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瑞银集团或将借此机会一举将瑞银证券变为独资子公司。


考虑到上述合资券商的外资股东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与重视,市场普遍认为,谋求独资地位恐怕只是早晚问题。事实上,随着新设渠道放开,更多外资机构正在尝试跳过设立合资券商的步骤,直接谋求设立一家独资证券公司。



证监会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7日,仍有10家拟设外资/合资券商在等待监管审核。其中花旗证券、瑞穗证券均计划由外资股东独资发起设立,分别在2024年2月、9月收到监管的第一次意见反馈;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也在2021年与旗下的日兴证券,共同提交了设立证券公司的申请。


在华展业难点待破


相比于具备先发优势和本土优势的国内券商,多年来外资券商在华展业情况并不理想。


根据Wind数据,2023年,15家有数据统计的外资/合资券商中,仅申港证券、高盛(中国)证券、汇丰前海证券、摩根大通证券、瑞银证券5家实现了盈利,其中申港证券净利润最高为3.33亿元。从营收来看,期内只有申港证券、高盛(中国)证券两家突破十亿元,分别为16.44亿元和15.39亿元。


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缘由的——毕竟渣打证券在2023年才成立,星展证券成立于2021年,大和证券、金圆统一证券均是2020年成立;唯有摩根大通证券公司成立于2019年8月,却已连续三年实现盈利。


目前,外资券商大多只获批了经纪、投行、资管、自营四大基础业务牌照。有非银分析师对券商中国记者分析称,考虑到人员配备、分支机构布局等客观因素,交易类业务并非外资券商在华展业的优势所在,因此他们往往选择从机构客户及高净值客户入手。机构业务由于更换服务商的成本更高,往往需要建立长期信任徐徐图之。而高净值客户基数较小,短期内同样难以实现业务快速增长。


为了进一步丰富业务种类,提供更加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外资券商也在积极申请更多业务资格。2024年12月,高盛(中国)证券成功获批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2024年6月,汇丰前海证券获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2024年3月,摩根士丹利证券获批增加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并将“债券自营”变更为“证券自营”。


此外,文化差异同样会导致外资券商在本土化过程中遭遇种种掣肘。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券商中国记者从某外资控股券商了解到,该公司在华开展业务需要同时符合中国及总部监管机构的要求,这就意味着相关审核、合规工作是翻倍的,叠加时差影响,审核流程不可避免会被拉长。


更多细节的摩擦并不明显,但实实在在影响着效率。比如,国内券商大多允许通过微信等及时交流工具沟通工作,甚至直接服务客户,但外资券商往往仍坚持要求使用邮件;外资券商中很多核心人员母语并非普通话,在内外沟通中同样存在一定障碍;哪怕是举办线上会议,外资券商偏爱的Microsoft Teams也常常被内地合作伙伴吐槽使用感不好……


持续抢滩中国市场


2024年11月,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202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指出,证监会正在不断提升外资机构来华展业便利度,包括已取消外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外资机构在经营范围和监管要求上实现国民待遇。


他表示,截至2024年10月底,富达等25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花旗银行等5家外资银行在华子行获得基金托管资格,桥水等35家外商独资或合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在基金业协会备案。


瑞银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投行之一,在内地展业已有35年。“在过去一年中,瑞银与瑞信的中国整合工作意味着我们在中国的本土布局更加均匀,更加壮大。中国在全球投资体系中有着战略地位,我们对中国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和机遇充满信心。瑞银内部也有缜密的战略计划,将我们的技术赋能中国市场,并将继续进行战略性投资。”瑞银集团中国区总裁、瑞银证券董事长胡知鸷近日表示。


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总经理余学勤也坦言,“外资券商最主要的职责,是帮助海外投资者更了解中国市场、引领国际投资进入国内市场。随着中国企业拓展海外,我们的角色更为重要。利用全球资源优势,帮助中国企业提高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和适应力,希望外资券商能为中国不断演变的资本市场开拓国际,做进一步的贡献”。


不过一张内地的展业牌照,对外资券商来说仍是十分稀缺的。目前仍有豪康证券、方圆证券、珠江证券、华海证券、华盛国际证券、青岛意才证券、华壹证券、日兴证券、花旗证券、瑞穗证券10家外资或合资券商,正在排队争取内地展业资格。


根据证监会公示进度,除股东背景强大的花旗证券、瑞穗证券在2024年收到反馈意见外,其他券商的设立申请进展均止步在2023年之前,近两年成功新设的法巴证券和渣打证券,亦是背靠知名国际投行的股东。在严监管的行业背景下,过去两年也有筹划多时的合资券商最终选择终止。

责编:桂衍民

校对:李凌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