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大券商一周策略】上行方向不变!“春季躁动”行情或将逐步开启)
展望2025年1月份,政策处于空窗期,预计上半月市场仍较为活跃,下半月外部扰动因素将逐步增多,市场情绪逐渐降温,从一季度的节奏来看,预计春节后政策预期重新升温,市场开始酝酿春季攻势。
从资金面来看,春节前可预见的增量仅来自保险,存量活跃资金料将对主题会更聚焦;从风格配置来看,由于交易损耗持续放大,预计纯粹的小盘风格难以延续,大盘价值风格占优;从板块配置来看,建议继续采用红利+主题的杠铃策略,并更偏向红利,同时密切关注医药板块政策催化;从行业配置来看,红利板块内稳定高股息和消费类高股息占优,建议弱化能源型红利行业,主题板块内看好活跃资金向AI、新零售和机器人端侧聚焦,但在1月中下旬要警惕主题交易退潮。
在主题投资演绎趋于极致的情况下,短期赚钱效应已经收缩。各板块均未能演绎出牛市级别的强动量行情。在这个过程中,各类资金(机构投资者、交易性资金都是如此)依次下修了牛市短期一蹴而就的期待,市场重回震荡市。同时,市场对板块轮动的审美也趋于客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本确认政策表述预期高点,春季政策表述难再超预期。但政策落实定调“能早则早,宁早勿晚”。春季政策布局也不会低于预期。同时,管理层重视预期引导,一季度稳定资本市场预期窗口较多。春季仍可以积极把握结构性机会。
短期高股息逻辑顺畅,保险配置+低利率+央企市值管理。但高股息可能不是大级别机会。利率波动率提升环境下,确认利率中枢下行幅度需要时间,高股息难有快速重估。保险配置高股息是长期正确,但主导定价能力偏弱。坚守核心资产的资金,被高股息行情逼空的概率很小。科技产业趋势主题还有后续,大消费支持政策仍持续催化,调整后春季主题活跃度可能再度提升。
就春季行情的结构而言,有产业趋势的科技主题可能有第二、第三波创新高行情,重点关注国内AI应用和低空经济。
历史上我国宏观流动性改善与A股底部拐点大多同步,但也存在阶段性背离,关键在于风险偏好(基本面预期)能否回升。股市微观资金变化与股市行情走势相关性更高,9月24日以来行情波动背后是散户等增量资金大幅入市后边际降温。展望2025年,政策发力有望推动基本面预期升温,A股资金入市情况或较2024年进一步改善,全年净增量资金或达2万亿元。
12月重要会议后,市场对经济政策的预期已经充分,上修空间不大。尽管短期需求仍待恢复,但决策层积极的政策态度仍会为短期股指的运行形成支撑,因此我们认为股指横盘震荡为主。
当前形势下投资者结构分层,风险偏好滑向两端。高风险偏好投资者推高高风险特征资产;低风险偏好投资者偏好低风险特征资产。对于高风险偏好投资者而言,后续新预期的产生来源于科技政策与产业突破,主题投资会从简单炒作到更聚焦产业链,紧密关注地方两会;而对于低风险偏好投资者而言,面对偏弱的需求与地缘不确定性,稳定现金流依然重要。
风格并没有高下之分,我们认为面向2025年无风险利率下降是中国股市的内在动力,但择时与风格选择取决于对不确定性的认识和风险的预期。我们维持农历春节前股指总体震荡,科技主题与稳定红利的结构行情继续推进的判断,并关注化债新举措。
从2025年1月初开始,A股开始受到“春节效应”和“业绩披露期效应”的综合影响,1月中上旬,还是应以偏蓝筹为主要加仓的方向,随着越来越接近春节,可以逐渐加大偏成长、科技、小盘方向的股票。2024年11月份工业企业盈利显示出积极信号,目前价格端拐点初现,带动利润率边际回升,后续随着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有望推动后续盈利的持续改善,重点关注消费服务和高新技术等领域,如专用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家电等业绩改善的机会。
A股市场几乎每年都存在“春季躁动”行情,央行货币政策调整、重要经济数据公布、重要会议召开等均可催化春季行情。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多重积极信号,且年内或将再次迎来降准,A股“春季躁动”行情可期。
配置方向上,关注高股息及主题成长构成的“哑铃”策略。市场或将进入政策及经济数据真空期,经济现实关注度可能会有所降低。市场情绪波动下,风格或将在高股息及主题成长间摆动,“哑铃”策略值得关注。高股息相关资产可作为现阶段的底仓,而主题成长可适度参与博取弹性,从历年春季躁动表现来看,可关注有色金属、计算机、电力设备等行业。
12月经济政策指引或助力跨年行情,需注意的是当前市场或处于政策预期交易的尾声。历史经验上看,跨年行情通常在当年11月至第二年2月启动,2020年至今A股市场在跨年时期通常有更高概率走出一轮上涨趋势,从当前时点来看,2024年A股市场的跨年行情需重点聚焦12月重要会议的财政政策指引,目前市场处于“预期”交易阶段的尾声,关注“复苏”主题变主线的后续信号,从交易预期到交易现实或经历一段的波折。
年底红利资产或阶段性跑赢市场。但更多时候,我们更需关注成长股,复刻2024年红利风格还需要更多条件。红利风格的回归,需要符合两个底层逻辑,即“低利率”+“资产荒”条件,而最近两个月满足“低利率”环境,但股票市场并未出现“资产荒”,导致红利资产整体跑输,我们用行业轮动指标来定量观测“资产荒”环境。近几个月,行业轮动速度仍处在下降区间,并向下突破了2022年以来的震荡区间,可以看出A股市场并未出现“资产荒”。
若2025年,市场信心在政策带动下持续修复,清晰的交易主线逐渐兑现,预计行业轮动速度有望继续回落至2017年—2021年区间,消费成长等板块有望跑赢。
临近年报预告披露期,日历效应使得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回落,A股成交额和融资余额下行,其中受益于低利率和央企市值管理催化的高股息板块可作为压舱石配置。中期维度,当前股市资金供需关系已大幅改善,宏微观流动性均有望宽松,以“AI+”为代表的科技主题仍将频繁演绎。
下周起配置资金有望持续加速进场,2025年一季度资金面有望对市场形成较强支撑,A股整体下行风险可控。2020年以来,A股在胜率上整体呈现为第四季度偏强,第一季度偏弱的季节效应;相较之下创业板指第一季度胜率更强。跨年行情的核心在于资金面。
资金面环境上,2020年—2023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上均采取了12月偏松而1月边际收紧的节奏,今年与以往不同在于,截至12月29日,12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投放的流动性显著低于季节性均值,这或许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有望迎来更强的流动性释放。因此,进入2025年1月,宏观流动性支撑及险资为代表的配置资金有望提供增量资金。
而一季度正处于政策与数据空窗期,内需修复预期难以证伪,市场风险偏好有望维持中枢上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或迎来开门红行情的抢跑,具备业绩预期空间的小盘成长仍将成为市场这一时期主线。
我们认为短期在外部变量验证期,以及国内经济数据与业绩真空期下,市场延续震荡格局;中长期利率下行驱动权益配置价值凸显,市场上行方向不变。结构上继续建议关注政策支持和产业转型方向,包括新质生产力(TMT/国防军工等)、先进制造(汽车/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等)代表的成长风格、国企改革及并购重组相关机会。
责编:刘艺文
校对: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