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楼下开了家Manner,私咖小店只能撑最后100天?)
作者| 卓尔
来源 | 咖新社上海市中心一私人咖啡小店,在今年淡季10月开始了它的倒计时100天。
和往常无异,每天准时开档,清洗奶布、检查机器工作状态等,系列流程事无巨细。准备完毕后,咖啡师冲调了一杯冰美式,不过没有客人点单,是给自己准备的。
有网友说,看着更心酸了!但该门店解释:“其实是我们每天开门之前都要先测一下豆子状态,以确保质量。”
原来这家店名叫Tie Coffee,是一家位于上海徐汇区腾飞大厦的一家办公楼咖啡馆,社交媒体账号的简介是:有一个抽象的咖啡师和超级奶爸老板。
据店内咖啡师说,门店已经开了4年多,生意一向还不错,每天出单量有七八十杯,但自从去年楼下开了一家Manner,经营状态便一落千丈,现在每天只有十几的出杯,顾客均为两三年的老顾客。
“面对高昂的房租、水电、人工等,我们已很难继续再坚持下去。”他如此说道。别无他法,试着将帖子发到社交平台上,希望能获取好的建议,以改善当前经营情况。
根据该店的自述和网友的评论,门店存在的几个核心问题主要如下:
其一,究竟是参与价格战,还是走中高端?
有人说,在的市场环境下,若价格没有竞争优势,门店会比较难,除非在产品等其他方面与Manner区隔开。
该博主对此则有些无奈,他说店里咖啡价格并不高,甚至比Manner更有优势,12oz美式10元,拿铁15元。
不过,对比Manner自带杯减5元后的价格,如冰美式10元,拿铁15元,这家店显然并不具备价格优势。
但也有不少人提出了相反的观点,本身价格和品牌力就拼不过,若再继续一味卷低价只会被别人卷死。
倒不如针对40-80元客单价的消费群体推出相应产品,满足他们的更高需求,如更加舒适的场地、环境,甚至包括情绪价值等。
另外一位在写字楼开了三年咖啡店的店主也说:“不要认为低价就一定能吸引客人,喝不动的人,五块钱一杯都嫌贵。有时候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外部环境太残酷。”
其二,网课+直播+烘焙,“咖啡+”模式可行吗?
有网友提议,除了日常售卖咖啡产品外,可再尝试打造“烘焙教学基地”,在收取教学费用、售卖手工烘焙的同时,进行线上直播。
有人说:“无实战意义落不了地”、“你是生怕他活不下来吗?”......
但在上述网友看来,网课加上直播可以快速炒起流量,从而进一步拓客。如果运营的好,周末的课时可能还会来不及安排。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资金流和店铺面积。
这家店本身就是私人小店,以前生意好时七八十杯的单量已是极限,若再加上教学基地、网课、烘焙等,又需要投入不少成本,还不如直接换个地方另外开店。
“而且靠网上引流,流量成本更高,抖音等平台上那么多用户博主,但能做成功的有多少?何况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咖啡品类,再聚焦到门店周围,能有多少粉丝?”
不过,一网友提到或许可以尝试“套餐”,比如早餐&下午茶套餐(咖啡+面包/蛋糕)、午餐套餐(咖啡+轻食)等。
该店回应“正在准备”,并已经接触了几家供应商正在洽谈。
其三,最致命的是门店位置问题。
据悉,该店的位置在大厦二楼,需乘坐电梯,很多人对该店的评价都是:“不起眼。”
有在这里上班的网友说,一开始经过是都没看出来是咖啡馆,既没有招牌,也没有价格表,还以为是某个公司的内部小角落。
路过你家一年多,完全看不出是对外营业的状态。
一直去这边,但从来没有看到过你家,原来在二楼。
作为路人,根本不知道楼上还有一家咖啡店。
上班一直经过腾飞大厦,怎么不知道有这家咖啡店。
甚至还有人说:“还不如一楼关门那个位置。”
而除了Manner外,附近还有一家沃哥斯和Peets。
对于这家店,很多热心的网友都给出了自己建议,有的说可以针对办公楼里面的公司推出优惠活动;有的说在办公楼里面做地推,免费配送到工位;还有的说做促销、联名,送小礼品等。
但更多的人还是“劝退”,建议搬家或闭店,及时止损。
首先,咖啡虽然是刚需,但办公区的人流基本固定,消费市场就那么大,当连锁店分走大部分时,留给自营门店的就没多少了;
其次,门店在二楼不在一楼,若有专门的手扶梯上下也略强一点,但若只有直梯,顾客专门为了喝咖啡乘电梯去别的楼层,除非这家店具有绝对优势;
最后,客流是被其他后来的连锁品牌稀释的,想要重新回头复购很难。在现实面前,何必坚持支付高昂的租金?
最终,这家坚持了4年的咖啡小店准备在今年合租到期就闭店了,“在最后的100天内,我们不会选择摆烂,而是将大家给出的意见进行筛选,作为门店最后的活动和回馈。”
在极度内卷的茶饮市场,有同样困境的并非上海的Tie Coffee一家,相反,它只是无数个满怀希望又苦苦挣扎的咖啡店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