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圆辉就任督察长,国融基金能否走出股东输血困境?)
【来源:机构之家】
9月12日,国融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宣布新任张圆辉为督察长。公开资料显示,张圆辉此前曾任立信中联闽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员,天津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内审经理,天弘基金内控稽核、合规经理,国融基金合规风控部执行总经理、副总监、总监职务。
图1 国融基金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
自2023年末以来,基金行业内部经历了一场人事变动风暴,包括国融基金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都经历了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7月24日,国融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督查长毛灵俊转任公司总经理并代任督察长。
事实上,自去年底国融基金前任总经理徐进因个人原因离职后,毛灵俊于2023年12月30日起开始代任总经理职务,然而代任时间已超监管规定的6个月期限。据2022年4月1日起施行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相关人员代为履行职务的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
然后由于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接任,此前主要负责合规、督查工作的毛灵俊,不得不继续一肩挑起总经理和督察长的双重重任,这无疑是对他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极大考验。如今,随着张圆辉出任督察长的消息传出,毛灵俊已经实现了由督察长到总经理的华丽转身,此次高层调整终于尘埃落定。
然而,近年来,国融基金的基金经理们却普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据iFinD数据显示,国融基金旗下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年限为2.69年,明显低于行业平均3.88年,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公司面临着来自市场和业绩的双重压力。
汪华春作为国融基金资历最久的基金经理,其任职年限为3.63年,然而其管理的产品业绩表现差强人意。尤其是国融融兴混合基金,任职总回报的亏损幅度一度超过50%。此外,其管理的产品规模相对较小,国融融信消费严选混合A/C份额合计仅为1300万元,国融融兴混合A/C份额合计400万元。
表1汪华春基金产品收益情况
贾雨璇曾任中邮基金研究员,还担任过京东集团咨询顾问,于2019年5月加入国融基金,并从2021年11月04日开始管理基金产品。然而,其管理的基金收益情况来看,多为亏损状态,其中国融融银基金的任职总回报为-60.51%,在同类1996名中位列第1946位。
表2贾雨璇在管基金产品收益情况
国融基金成立于2017年6月20日,注册资本为2.2亿元人民币,控股股东为国融证券。尽管在2023年度实现了2862.76万元营业收入,但其净利润却录得了-1366.21万元的亏损。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国融基金管理的基金规模达到57.20亿元,但仍未能达到行业“温饱线”,进一步凸显了中小基金公司面临的生存挑战。
在竞争激烈的公募基金行业中,随着行业头部效应加剧,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迫使股东们不得不通过增资来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国融基金在过去几年中,频繁进行了增资行动,以应对市场压力。
具体而言,自2019年起,国融基金经历了多轮资本扩充。先是于2019年9月,将注册资本从1亿元提升至1.3亿元;随后,在2022年初,由国融证券和上海谷若投资中心共同增资2000万元,使得注册资本跃升至1.7亿元;同年6月,公司再次增资至2亿元;而到了2023年8月,这两大股东再次携手,向国融基金增资2000万元,其中国融证券贡献1060万元,上海谷若投资中心出资940万元,最终使注册资本定格在2.2亿元,同时保持了原有的股东比例,即国融证券持股53%,上海谷若投资中心持股47%。
然而,尽管这些股东资金的持续注入为国融基金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但这种“输血”方式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其业绩不佳和经营困难的问题。事实上,持续依赖外部资金注入并非长久之计,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国融基金的运营状况。
近日,证监会全面修订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制度,本次分类评价进一步突出合规风控导向、引导强化功能发挥、突出专项工作落实评价,更好发挥监管“指挥棒” 作用。新上任的督察长能否助力国融基金实现自我“造血”,实现业绩的稳步增长和经营的良性循环,尚需一段时间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