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焦点透视 - 正文

富士康认怂了!时薪大涨,两周招聘5万人,中国制造压根无法取代

来源:看财经 2024-08-12 16:39:1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富士康认怂了!时薪大涨,两周招聘5万人,中国制造压根无法取代)

富士康着急了。

上个月底,富士康宣布投资10亿元在郑州建新总部;上周末,有媒体报道,郑州富士康两周进厂5万人,而且还在持续大规模招人。薪资方面,根据招聘中介的说法,时薪上涨了2元到了26元,在制造车间做满3个月的话,还可以额外拿到7500块钱的奖金。

也就是说,按一天8小时算,再加上加班费和额外奖金,普通工人一个月拿八九千的工资问题不大,秒杀国内绝大多数的工厂。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富士康突然下这么大的血本?

表面上看,是为了满足iphone16的生产需求,只有增加工资才能在短时间内把产能拉满;但往深层次说,则是富士康重新加码中国的标志。

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条新闻,近期富士康将大量生产设备和模具从越南、印度迁回中国。

这就很有意思了,要弄清这件事情,时间得回到2017年。

2017年7月,富士康宣布,将投资100亿美元,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建立一座面板生产工厂。当时奠基仪式上,特朗普不仅亲自出席,而且还夸赞富士康新工厂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但遗憾的是,根据美媒的报道,这个号称要在2020年底前建成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只建成了一栋房,最终烂尾。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用郭台铭的话说,由于长期产业流失,富士康在美国压根找不到工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面板行业非常内卷,技术迭代非常快,连建工厂都费劲的美国,压根没办法应对面板领域残酷的竞争。

所以,对富士康来说,烂尾已经算是最佳选项,否则真建成的话,极有可能拖累整个公司陷入困境。

好了,既然美国市场不行,那印度、越南市场总行了吧。

从2017年开始,富士康开始在印度组装苹果手机,此后,富士康不断扩大在印度的制造业务。但是,印度市场一直都没消停。

首先,富士康印度工厂的良品率只有5成左右,且存在大肠杆菌超标等问题;其次,印度的人工成本虽然比较便宜,但工人素质和技术水平很难跟中国相比;再有,印度的营商环境也给富士康带去了极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印度还因为基础设施薄弱,存在高峰期限电,产业供应链企业配套也不完整,影响到了富士康正常的交货速度。

越南工厂的情况也跟印度相似,总之,技术设施薄弱,加上工人素质和技术水平低、产业链配套不完整等等,富士康在印度、越南市场的发展始终不尽如人意。

对富士康来说,还有一件可怕的事情。

$比亚迪(SZ002594)$比亚迪、$立讯精密(SZ002475)$立讯精密等大陆企业已经加入了iphone16供应链。所以,富士康一直想搬离中国,但苹果考虑的是,如果富士康再掉链子,那么这些产能就统统交给其他代工厂负责。所以,这次宣布在郑州建新总部,可以理解富士康认怂了。

除此之外,富士康在郑州建新总部,也是出于新能源车业务发展的需要。

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拥有最庞大、最成熟的新能源车产业链。以河南为例,比亚迪和$宁德时代(SZ300750)$宁德时代分别在郑州和洛阳投资建厂,东风、上汽、奇瑞、日产等车企,也在河南拥有生产基地。

所以,概括起来就是,出于“消费电子+新能源车”双业务的考虑,富士康选择郑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能有人要说了,富士康一直想搬离中国,咱们就不应该让他们回来。

谈谈我们的看法。

首先,富士康重新加码中国,恰恰证明了中国在产业链协同、基础设施以及营商环境方面的巨大优势,让同样有想搬离中国的外资企业趁早打消念头;其次,富士康短短两周时间招聘5万工人,这背后涉及的是5万个家庭,既然河南人没有意见,既然河南省政府欢迎富士康回去,我们也不要计较太多。

毕竟,就业、税收是天大的事。

#富士康被税务部门调查#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立讯精密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