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长安责任保险年报偿报双双跳票:当前财务状况已处于悬崖边缘

来源:机构之家 2024-05-07 20:1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长安责任保险年报偿报双双跳票:当前财务状况已处于悬崖边缘)

【来源:机构之家】

长安责任保险,作为国内首家专业责任险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便拥有不凡的起点。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加之十部委的共同支持,公司首任董事长谭庆琏——曾任建设部副部长——的显赫履历,一度成为其引以为傲的资本。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昔日的优势并未能转化为持续的发展动力。长安责任保险先后两次遭遇严重的财务危机。2018年,公司因涉足P2P履约保证保险业务而遭受重创,导致偿付能力急剧下降,跌入负数。如今,公司再次面临财务困境,偿付能力警报再次响起,历史似乎正在重演。

偿付能力报告和年报的发布,原本是长安责任保险向外界展示财务表现的重要窗口,然而,这一过程却陷入了无尽的延期。公司曾在一月发布公告称,将2023年第四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推迟至2024年2月中旬发布,然而,截至5月7日,这份备受期待的报告依旧未见踪影。更令人关注的是,公司最近宣布,年度信息披露报告也将暂缓发布,且未明确新的披露时间表。这一连串的推迟,无疑加深了外界对长安责任保险财务状况的疑虑。

5月6日,国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债券年度报告,揭露了长安责任保险财务状况的严峻现实。根据2023年审计报告,国厚资管2023年度亏损 6.68亿元,亏损金额达到上年末净资产的13.46%。对此国厚资管解释,由于其联营企业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净利润为-7.66亿元,发生重大亏损,致使本公司计提其他资产减值损失4.06亿元。

当前财务状况已处于悬崖边缘

早在2018年,长安责任保险因涉足P2P履约保证保险而遭遇了18.33亿元的巨额亏损,这一事件仿佛是公司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其财务状况的急剧恶化。尽管次年的亏损有所下降,但随后的年份却见证了亏损幅度的逐年扩大,直至2023年,长安责任保险的财务状况愈发堪忧。

数据来源:长安责任保险年报以及国厚资管债券年度报告

就在长安责任保险身陷亏损的同时,其净资产也迅速缩水。截至2023年3季度末,公司净资产-3.54亿元,较上年末1.15亿元大幅下降,净资产的严重缩水,不仅折射出公司经营的巨大压力,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长安责任保险已经资不抵债。

在偿付能力方面,截至2023年3季度末,长安保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双双触底,跌至惊人的-132.48%。在风险综合评级评价方面,长安保险连续六个季度被评定为D类,原因包括公司留存收益为负,核心资本不足,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不达标,可资本化风险大;公司治理得分较低,公司治理较为薄弱。

在流动性方面,2023年3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基本情景下公司整体未来12个月流动性覆盖率为93.42%,该指标不达标,其主要原因是信保赔款,资本补充债利息原因所致。报告指出公司业务已受到较大影响,同时,按照监管规定,监管将对公司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可能会造成保险业务进一步大幅下降,保费资金流入也将大幅下降。同时,公司的保险赔款责任及各项运营费用仍需持续支付,且目前公司投资资产中可变现的流动性资产比例较低。公司2023年度整体流动性风险相比以往年度持续且大幅增加。

可见长安责任保险目前正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财务挑战。巨额亏损、流动性危机、偿付能力不足以及资不抵债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公司财务困境的真实写照。这种四面楚歌的局面无疑已经触动了监管机构的警觉,长安责任保险可能再次面临监管措施的介入。自2018年受到监管以来,公司的状况似乎并未得到根本性好转。当前的危机,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承保业务风险管理的不足和投资决策的失败。

主要险种均长期承保亏损,保证保险再度踩雷,投资大幅亏损

1、主要险种均长期承保亏损

长安责任保险近年来面临综合成本率持续高企的挑战。近两年公司综合成本率分别为117.30%、118.48%(截止2023年Q3),反映出其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的短板。作为公司的前三大险种,车险、责任险和意外伤害保险长期未能摆脱承保亏损的困境。

数据来源:长安责任保险年报

2018年除保证保险巨额亏损外,其余险种如车险、责任保险均大幅亏损,公司或许是借着保证保险的亏损一次性释放历史未决,以期卸下历史包袱。进入2019年,虽然主要险种的亏损的却有所减少,看似公司财务状况有所好转,但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保费收入增长疲软,而车险和责任保险的亏损却连年增加,表明公司的财务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长安责任保险作为一家以责任保险命名的保险公司,却长期依赖车险业务支撑其业绩,其在专业领域——责任保险的经营表现,并未体现出应有的专业性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车险作为公司的第一大险种,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未能实现效益经营,这进一步凸显了公司在业务结构和风险管理上的问题。

2、保证保险业务再度踩雷

自2018年在履约保证保险上遭遇重大损失以来,长安责任保险一直在努力消化这一风险。然而,2022年的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应收的代位追偿款仍高达6.72亿元,表明当年的风险并未完全得到解决。旧患未愈,新疾又起,贷款保证保险信用风险接踵而至,给长安责任保险带来了新的冲击。

长安责任保险2023年面临多起重大合同纠纷,主要集中在保证保险合同领域。与杭州金投行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合同争议导致杭州市中院对长安责任保险采取了资产冻结措施,包括2000万元存款、四处不动产以及价值3.7亿元的资产管理计划款项。同时,长安责任保险所持上海保险交易所、汇友财产相互保险社及芜湖芯厚云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的股权亦被冻结。

数据来源:长安责任保险2023Q3偿付能力报告

2023年8月,长安责任保险收到两份判决书:一是安徽兴泰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就保证保险合同纠纷诉公司金华中支,判决支付3330.42万元及利息,公司已上诉;二是荣年融资租赁(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的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案,公司请求再审撤销原判决。9月27日,公司收到重庆星雨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案的二审判决,维持原判,预计赔付约1400万元。

2018年,P2P平台相继暴雷,2019年11月,互金整治办和网贷整治办联合下发的《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此后部分P2P平台变更为网络小贷,杭州金投行就是转型的先行者,2020年1月8日,杭州金投行金融资产服务有限公司完成名称、经营范围等变更。

长安保险自2018年履约保证保险踩雷,当年巨亏18.33亿元,随后其保证保险业务大幅缩减。随着P2P平台向网络小贷转型,小额网贷业务升温,长安责任保险可能仍保留了相关贷款类保证保险业务。然而,经济下行压力下,贷款人还款能力减弱,导致此类业务的信用风险激增。即便对于风险管控能力较强的公司,如平安财险,也难逃巨额亏损的局面,长安责任保险同样难逃亏损的境地,偿报显示,信保业务亏损是其未来流动性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数据来源:长安责任保险年报

可以说保证保险是长安责任保险难以忘却的伤痛,该业务在保费贡献上并不突出,但其带来的亏损却是触目惊心。公司在这一领域的连续挫折,反应其内部风险管控能力的薄弱,常言道,“事不过三”,长安责任保险必须深刻反思其风险管理策略,加强内部控制,避免重蹈覆辙。

3、投资大幅亏损

长安责任保险的最新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在投资领域的收益表现令人堪忧。2023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财务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05%和-9.91%,较2022年末的0.09%和5.20%大幅下降,对比行业情况,投资收益指标均处于行业末流水平。除2023年资本市场表现不佳外,其对关联方的输血投资亦是亏损的主要原因。

2023年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长安责任保险投资资产未来因估值报告或净值报告产生估值下调的风险。受到股市波动、底层资产信用风险等影响,可能对其投资的天津鑫泽保齐基金、芜湖芯厚云智基金及其他应收款造成账面价值贬损风险,预计认可资产合计下降约2.74亿元,风险分散前最低资本下降约7500万元。

2023年3季度长安责任保险集中对历史存量风险进行清理,其投资的天津鑫泽保齐基金及其他应收款造成账面价值贬损,综合收益减少8498万元,营业外支出增加9900万元。公司整体认可资产下降18398万元,风险分散前最低资本下降约383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长安责任保险持有的芜湖芯厚云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股权已被冻结,此外长安责任保险最大股东安徽国厚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穿透后也是芜湖芯厚云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最大股东,此笔投资涉及到股东方的关联投资。

同时,长安责任保险在天津鑫泽保齐基金的投资也存在同样问题。长安责任保险持有天津市河北区鑫泽保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99.998%的股权。根据长安责任保险披露的关联交易信息,2021年12月10日,长安保险作为LP份额持有人的鑫泽保齐新增股权投资,穿透后投资标的为芜湖鑫同瑞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的LP份额,穿透后长安保险间接向鑫同瑞的投资金额为1亿元,而鑫同瑞股权穿透后背后又是国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可以说这两笔亏损投资均涉及关联方国厚资本,截止2023年末,国厚资本有多比超过1000万元的的有息债务逾期。同时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国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有超过20笔在其他企业持有的股权被冻结,被冻结股权金额高达数十亿元,这些冻结的股权凸显出国厚资本在资金链上的紧张状态。长安责任保险与国厚资本之间的关联交易,加之当前的财务困境,无疑进一步引发了外界对其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担忧。

数据来源:国厚资管债券年度报告

增资补血已是目前唯一出路,长期发展仍需修炼基本功

长安责任保险七年累计亏损高达35.6亿元,偿付能力严重不达标,资不抵债,部分资产遭冻结,同时面临高额赔款压力。此外,公司发行的“16长安保险”债券票面利率高达7.5%,进一步加重了财务负担。若未来监管机构采取停止新业务等措施,公司的流动性压力将急剧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增资扩股似乎成为长安责任保险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然而,增资扩股的道路并非坦途。据2023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长安责任保险共有16家股东,主要是民营企业。其中,6家股东的股权已被质押或冻结。此外,公司与泰山金建公司、中方荣信公司的股权纠纷至今仍悬而未决。尽管公司在2022年的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正在积极推进增资扩股,但目前仍未见实质性进展,现有股东似乎对解决当前困境无能为力。

2019年国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安徽一家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蚌埠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注资挽救了长安责任保险,成为第一、第二大股东,分别持股31.68%、18.45%,随着股东的变更,公司的注册地也从北京迁至蚌埠。然而,五年后的今天,长安责任保险再次陷入财务泥潭,令人唏嘘。

从公司的业务结构等方面来看,尽管当时股东发生了变更,但公司的核心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如果公司不对其深层次的经营模式和风险管理机制等进行改革,即使未来成功增资,也可能难以摆脱经营不善的局面,最终难以避免一地鸡毛的结局。公司偿付能力报告中提出的强化品质管控、降本增效、精简架构等措施,需要真正落实,而不仅仅是在监管压力下的权宜之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