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财险业务净利润三年连跌!永诚财险股东谋求撤退,破局之路在何方

来源:机构之家 2024-04-23 20:1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财险业务净利润三年连跌!永诚财险股东谋求撤退,破局之路在何方)

【来源:机构之家】

永诚财险,2004年9月10日获批开业,在那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里,永诚财险如同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承载着电力能源企业集团和产业投资集团的厚望,从黄浦江畔的上海启程,向着保险业的蓝海深处驶去。2015年12月28日,公司迎来了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成功登陆新三板,这不仅是对其过往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期许。

然而,正如海上的航行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永诚财险在经历了初期的快速增长后,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公司2023年年中工作会议上所宣称的经营亮点,如保费收入创历史新高,连续五年实现承保盈利,到了年末却成了一纸空谈。最新的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财险业务保费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延续了上一年的不利趋势。

在保证保险业务领域,亏损的阴霾笼罩着公司的前景,而业务增长的乏力更是让人担忧其可能重蹈依赖车险业务的覆辙。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的利润似乎只能依赖于永诚资管的资产管理费收入来勉强支撑,然而在当前降费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利润模式也显得脆弱不堪。

此外,永诚财险股权转让暗流涌动,而公司曾经备受瞩目的增资计划,虽然一度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但最终却似乎石沉大海,再无下文,这无疑加深了外界对永诚财险经营状况的疑虑。面对这些困难,永诚财险的未来显得扑朔迷离。

一、财险业务保费收入、净利润双双降低

永诚财险的合并财务报表虽然在数字上展示了0.96亿元的净利润,但这一盈利的成色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光鲜。细究其背后,我们发现这一盈利主要得益于永诚资管所贡献的资产管理费。在2023年,永诚资管管理并持有财务权益的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数量从上一年度的12个显著增加至38个,增长率高达216.7%,从而实现了1.93亿元的管理费收入,相比去年增加了1.25亿元,成为净利润的主要来源。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从资产管理费的光环下移开,转而聚焦于永诚财险的核心业务——财险业务时,其盈利表现不尽人意:2023年,财险业务实际上遭遇了0.19亿元的净亏损。

在业务规模方面,永诚财险自2021年76.7亿元保费收入的高光时刻后,似乎便踏上了一条下坡路。2022年和2023年,公司的业务规模连续两年呈现下滑趋势,而在盈利这场大考中,财险业务更是交出了三年连降的答卷,到了2023年,甚至出现了0.19亿元的亏损,这可谓是在财务成绩上的一次跳水。尽管2023年的保费降幅还算温和,但这一稳定表现的背后,却是由车险业务的意外回暖所支撑。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车险规模为21.5亿元,同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8.9%。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母公司口径

永诚财险曾是车险业务转型的典范,2012-2018年,永诚财险车险业务持续亏损,亏损额分别为0.53亿元、5.21亿元、3.87亿元、5.07亿元、2.17亿元、1.84亿元、2亿。面对这一挑战,永诚保险自2018年起开始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对车险业务痛下压缩令,使得车险保费规模从2015年的45.1亿元峰值大幅减少至2022年的18.1亿元,占总保费的比例降至大约24%。

作为电力能源领域风险管理领先者,永诚保险近年来的增长却并非主要源自其传统强项,更多是依赖于健康险和保证险这两大业务的急剧扩张,健康险保费在短短几年间从2018年的1.69亿元飙升至2022年的14.0亿元,保证保险则从2018年的2.6亿元大幅增长至2022年的12.0亿元,不过健康险和保证险保费在2023年双双出现回落,分别降至12.8亿元和10.0亿元,同比分别降低了8.3%和16.7%。

非车险业务增长力不从心,车险再次被请上主舞台,成为拉动公司增长的“救命稻草”。然而,这一战略上的回马枪,似乎更多是出于现实的无奈,而非长远规划的成果,引发了对永诚财险非车业务发展前景的担忧。这种临时抱佛脚的策略调整,不禁让人质疑永诚财险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是否能够找到一条清晰的路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和持续成长。

二、保证保险遭遇重大亏损

在2023年,永诚财险在保证保险业务上遭受了重大亏损,承保亏损金额为1.6亿元人民币,成为当年亏损最严重的险种。保证保险业务自2018年成为永诚保险的前五大险种之一,2019年经历了显著的规模扩张,随后的三年里,业务规模稳步增长。进入2023年,保证保险业务遭受了高额亏损,业务规模也显著缩减,但在整体保费规模中仍达到了约14%的业务占比。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上图2023年数据仅为保证险数据,未含信用险

永诚财险的保证保险业务亏损的具体情况,从其偿付能力报告中可见一斑。报告显示,永诚财险与华能集团下属的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华能信托)开展了业务合作,涉及保证保险业务。在该业务合作中,永诚财险在2023年的四个季度分别确认了退保保费收入约为2211万、1419万、853万和420万人民币。与此同时,四个季度的保险赔付分别为1.09亿、9264万、7226万和5406万人民币。综合全年数据,永诚财险在保证保险业务上的退保金额累计约4900万人民币,而保险赔付累计高达3.28亿人民币。

华能信托是中国华能集团下属专业从事信托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华能信托的第一大股东是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华能资本对华能信托持有67.92%的股份,而华能资本在永诚保险中的持股比例为20%,由于华能资本持有华能信托和永诚保险的股份,这使得华能信托在与永诚保险的交易活动中构成了关联方。

在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上,华能信托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开展的普惠型贷款业务中,因多项问题遭到投诉,主要包括高利率、暴力催收,以及过高的保险费和服务费。投诉特别指出了与保证保险相关的高额保险费用问题。华能信托等金融机构通过保证保险为个人贷款增信,为出借人提供风险保障,间接将贷款逾期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在经济繁荣时期,这种模式或许可行,但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个人和小微企业的还款压力剧增,导致保险公司承担的信用风险大幅上升,对保险公司的盈利构成挑战,永诚财险业务难逃亏损境地。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不仅仅是业务关联方投诉较多,永诚保险近年来在保证保险领域的投诉量呈现出显著增长。根据公司年报数据,近两年来,保证保险的自收投诉量分别达到37件和61件,同比分别增长了147%和65%,过高的增长速度反映出保证保险业务面临的客户服务挑战和潜在的业务风险。

三、资本僵局:增资未果与股东撤退的双重困境

自2012年将注册资本提升至21.78亿元后,永诚保险似乎陷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其注册资本已经近12年未发生任何变动。2016年8月,永诚财险曾在新三板市场上雄心勃勃地宣布了一项增资计划,拟发行不超过10亿股普通股,预计募资高达30亿元。这一宏伟蓝图是为了增强公司资本实力、补充资本金、提升市场竞争力,并且吸引具有战略协同效应的投资者,以期支持公司的未来发展。然而,这一增资计划最终却石沉大海,不了了之。

增资的挫折尚未远去,永诚财险的股东们似乎也对公司的前景失去了信心,纷纷寻求退场。2017年9月,大唐资本率先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其持有的永诚财险7.6%的股份,共计16552.8万股。紧接着,华电资本也在一年后的2022年12月尝试出售相同比例的股权,但最终也难逃无人问津的命运。

到了2023年,永诚财险的股权转让活动依旧活跃。南方电网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和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均计划转让其股份。具体来看,南方电网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于2023年7月3日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其持有的永诚财险14300万股,占总股本的3.28%,转让底价为10217.46万元。紧随其后,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于2023年9月18日同样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其所持的永诚财险股份,共计14300万股,占总股本的6.57%,转让底价定为21882.03万元,目前两笔产权交易信息披露截止日期均为2024年4月25日。

图片来源:公司年报

目前12家股东中,近年来已有四家拟转让其股权,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国资委强调国企、央企对非主营、且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进行清理,保险公司与电力公司并无直接相关性,因此,会出现持股比例相对较小的股东接连进行股权资产出让的现象”。

股东业务一直是永诚保险发展的坚实后盾,2021-2023年关联方保费占总保费收入比例分别为25.47%、25.96%、29.69%,2023年关联方保费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高达近30%,这一显著的数字凸显了股东业务对公司发展的贡献。与此同时,近三年关联方手续费和佣金支出占比为10.42%、11.16%、13.12%,表明公司在以相对低成本获取较多的保费收入,但股东业务的获取成本也在逐年增加,至少在数字上看起来是如此。然而,从增资计划的落空到股东的谋求退出,不禁让人对永诚保险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前景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四、提高财险主业盈利能力刻不容缓

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坚持以电力能源保险为基础,以大型商业风险保险为重点,在中国电力能源财产保险行业中迅速发展。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和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公司确立了永诚保险,永鑫销售和永诚资管三大法人协同发展的战略主体。

公司的战略布局表面上看似多元化,实则并未发挥出应有的协同效应,反而暴露出板块间发展的严重失衡。永诚保险、永鑫销售和永诚资管三大业务板块的表现参差不齐,2023年永鑫销售的净利润仅为区区5.78万元,而永诚财险更是步入亏损的尴尬境地。与此同时,永诚资管却以1.16亿元的净利润独占鳌头,其盈利几乎完全依赖于资产管理费收入,这种“一枝独秀”的局面不禁让人对永诚的盈利模式和未来发展深感忧虑。

在金融行业整体降费的大潮中,管理费的下调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永诚资管也难以独善其身。机构之家注意到,根据永诚资管关联交易披露信息,2024年2月1日永诚保险申购永诚资产发行的“永诚资产永盈安享2号资产管理产品”2亿元,产品管理费年费率为0.3%;2024年4月3日,永诚保险申购永诚资产发行的“永诚资产永盈安享1号资产管理产品”2亿元,产品管理费年费率为0.2%,仅两个月过去,管理费率降幅达33%。这一变化反映了市场环境变化以及竞争的残酷,如果永诚资管在第三方业务拓展和超额业绩收益获取上不能取得成效,其未来的盈利能力很可能面临削弱。

永诚财险当前迫切需要强化其核心财产保险业务的盈利能力。这要求公司不仅要降低融资性保证保险的风险敞口,而且要在保持股东业务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优质非车险业务的开拓力度。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来平衡风险,避免再次陷入过度依赖车险业务的旧有模式,提升整体盈利性和市场竞争力,如此或许会吸引具有战略协同效应的投资者,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华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