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距离万亿城市“临门一脚”的常州市,正在高举“新能源”大旗)
学术顾问|华博新闻社城市研究院
出品|华博城市观察
邮箱|hbnews852@163.com
作为江苏省的工业强市,常州市在2022年实现GDP9550.1亿元,距离万亿城市就差“临门一脚”。2023年,常州对万亿目标信心满满,在全国城市都在激烈争夺新能源产业的时候,高举“新能源大旗”,新兴产业增势强劲,上半年GDP增速再次领跑苏南。
高举新能源大旗的常州市,正在朝着万亿元前进
6月19日至21日,2023世界新能源博览会(以下简称“能博会”)在常州成功举办。这是一场产业交易盛会,参会人数超5万人次,期间新能源产品成交意向成交额超50亿元,向世界吹响了常州新能源之都的号角。
近几年,常州市GDP增速十分迅猛。2012-2021十年间,常州GDP增长了122%,2022年其GDP更是迈上9000亿元新台阶,达9550.1亿元。同时,常州的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0%。
事实上,常州市规上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能源制造业的崛起。其中,常州市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集群规模以上产值呈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68.1%、33.4%、28.8%、16.7%、10.6%。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集群规上产值合计超4000亿元,对全市工业贡献突出。
不过常州市的房地产市场却在低位运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全市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1.6%,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9.5%。同时,商品房新开工面积762.4万平方米,下降31.9%;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527.1万平方米,下降37.4%。事实上,常州市建筑业发展整体趋缓,2022年其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13.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降了3.6%。
2022年,常州市的消费市场也复苏缓慢,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6.2亿元,下降1.9%。在2023政府工作报告上,常州市政府明确提到,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薄弱环节,其中统筹发展和安全、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同时,在常住人口增长方面,常州市常住人口自2020年突破500万人之后,人口增速便迅速放缓,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为536.62万人,仅同比增长0.31%,在如今迈向万亿城市的关键节点,人才无疑是重要生产力,这也说明其城市的品牌力影响力吸引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年中数据出炉,常州跑出“加速度”
6月25日,常州市召开二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会上提到将动员全市锚定目标、全力冲刺“GDP万亿之城”。
近日,常州市年中经济数据出炉,GDP增速再次突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25.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7.0%,较一季度提升1.3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力,产业投资热度蝉联全国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较一季度提升1.5个百分点。从动能看,新能源制造领域产值增长24.8%,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9.5个百分点。
为什么这座城市能在新能源车这个当红赛道领跑?新能源产业聚集度甚至一度排名领先南京、苏州等省内大佬?这要得益于早年间常州市的正确布局。
事实上,常州的汽车产业一直很有名,早年间拥有全国最大的乘用车生产企业——常州客车制造厂,不过后面在失去轿车造车资质后便输给了当时的上海、长春、广州等城市,在汽车版图上存在感较弱,不过,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尚未成为汽车行业“新宠”的时候,常州就在2013年押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零配件产业了。
随后,众多新能源车企选择在这座城市落户,理想、比亚迪、东风等企业纷至沓来,中创新航、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厂,以及贝特瑞、新纶新材、科达利、星星充电等配套企业也相继在常州落地生根。
反映在GDP上,2013年,常州市GDP排名跃升至第29名,工业生产加力提速,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力。直到2022年的全国第25位,名次虽然只上升了4位,但常州市的未来竞争力不容小觑。
如今,常州称2023年是“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不过常州市政府也并不否认,如今其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还需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够高。在最引以为傲的新能源车产业,除了像天合光能这样土生土长的企业将研发中心设立在常州外,理想汽车、江苏时代、汇川新能源等产业链上企业在常州的落户大多集中于生产制造环节。
这样来看,常州市还需在高端核心环节上进一步发力,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破冰抢滩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