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斯凯奇2022年销售增长18%,中国市场到2026年要再开3000家门店

来源:财经涂鸦 2023-02-07 08:3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斯凯奇2022年销售增长18%,中国市场到2026年要再开3000家门店)

2019年后斯凯奇中国一直主打下沉市场,目前门店有3000家线下门店。


作者:Mina 编辑:tuya 出品:财经涂鸦(ID:caijingtuya)

近日,舒适科技公司斯凯奇SKECHERS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年度财报,2022年全年销售额达74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18%,斯凯奇称这开了他们历史最佳销售纪录

其中,品牌2022年第四季度销售额达18.8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3.5%。批发业务销售增长15.7%,直接面向消费者业务(DTC业务)销售增长10.8%。业务细分上,品牌全年批发业务销售增长23.2%,DTC业务销售增长10.2%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净利润3.73亿美元,同比减少49.69%;总营收35.15亿美元,同比增长12.51%。对于净利润下降,公司称是由于成本上涨和促销活动增加所致

斯凯奇在春节期间线下整体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12%,客流量恢复至22年春节同期水平在渠道端上,新兴市场门店增长迅速,对比去年同期增长122%,成人、儿童奥莱渠道同比去年均有增长势头良好。纵观整个一月,线下销售额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达10%。在产品表现上,春节期间,服装带动整体增长,鞋类产品中Comfort Technology表现亮眼,GOWALK产品更是由于Slip-ins闪穿科技的加持,涨势明显;专为中国消费者推出的兔年限定舒适鞋履产品,对比22年同期整体销售实现双位数增长,为新年加满活力。

斯凯奇官方表示,中国市场一直是斯凯奇最为重视的海外市场之一。目前已开设3000家线下门店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10月,斯凯奇中国公司CEO陈伟利和美国的SKECHERS公司正式合作,成立斯凯奇中国有限公司。由陈伟利负责斯凯奇品牌在中国、韩国及东南亚三地的品牌经营。2008年在中国大陆开设首家门店,正式进驻中国市场。2013年斯凯奇上市,并首先在韩国市场取得成功。

2019年后斯凯奇一直主打下沉市场陈伟利在媒体采访中曾表示,2019年之前斯凯奇一直在重视渠道和产品,研发设计超3000款鞋。2019年之后将更加重视下沉市场的开拓,确实如陈伟利所说,之后几年里斯凯奇在三四线城市的超级大店遍地开花。

2023年,斯凯奇将在中国新开700家门店。预计到2026年,斯凯奇的中国门店将再新增近3000家

斯凯奇全球首席执行官Robert Greenberg表示:“我非常高兴看到斯凯奇2022年创造了74亿美元的历史最好成绩,这为我们开始第四个十年业务打下了良好开端。在新的十年中,斯凯奇必定会取得新的突破,向2026年实现100亿美元的销售目标迈进!这个目标虽然非常高,但我相信并非无法企及。我们的舒适科技产品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布局更广且更具吸引力,我们还会在今年推出很多极具影响力的联名项目。”

供应链方面,2022年,斯凯奇中国投资16.5亿扩建太仓物流中心二期,加大供应链运营布局。并加速亚太产品研发中心及数字影棚的革新。

产品方面,斯凯奇对ArchFit足弓支撑、Hyper Burst发泡科技、Slip-ins闪穿科技等多项王牌舒适科技进行了升级迭代,并将其拓宽运用到不同年龄层、不同风格的鞋款之中,

全球权威鞋类媒体FOOTWEAR NEWS在近日的分析报道中表示,行业对斯凯奇在2023年增长持积极态度。Williams Trading的分析师Sam Poser表示斯凯奇在2023年第二季度有望获得更大增长,他提及市场对于Slip-ins闪穿系列及儿童鞋服品类具有积极反馈,斯凯奇在运动、休闲、通勤、儿童等众多鞋款类别中都将有出色的销售成绩。与此同时,中国疫情放开政策、美元外汇变动和其他国际市场好转也为斯凯奇全球业务带来利好因素。

在受新冠疫情影响的2022年,大环境复杂多变,服鞋领域普遍遭遇困境,而斯凯奇仍取得较好成绩的原因,或与阿迪达斯、耐克等同品类品牌相比,性价比更高,同时其3000+鞋款中,强调“舒适科技”,覆盖银发群体鞋型,占领了部分份额。

在消费者心中,斯凯奇曾等于熊猫鞋,陈伟利也曾说:“斯凯奇最好卖的就是熊猫鞋。”而在2019年之后,斯凯奇开设重新定义品牌,以运动休闲品牌为导向,靠近消费者需求,每年会设计3000多种鞋款,SKU已数量达10000+。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