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29省份263款产品推出 惠民保席卷1.23亿人后可持续发展仍待考

来源:财联社 作者:夏淑媛 2022-12-15 16:15: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9省份263款产品推出 惠民保席卷1.23亿人后可持续发展仍待考)

财联社12月15日讯(记者 夏淑媛)时值岁末,惠民保在2022年即将收官之际交出第7个年头的成绩单。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日,全国共推出263款惠民保,覆盖29个省级行政区,1.23亿人次参保,保费超13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惠民保市场整体呈现渐进扩面,持续下沉的同时,有关产品“死亡螺旋如何破局”的讨论也不绝于耳。

12月14日,第二届复旦大学普惠保险与创新论坛召开,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保险创新与投资研究中心发布《2022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以下简称《报告》),分别从市场发展动态、市场特征、参与主体、产品形态和发展思考5个维度,展示了惠民保的整体生态。

为促进商业健康险高质量发展,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建议,借助《保险法》修改,将健康险提升为与人身险和财产险相同等级的保险业务,强化商业健康险的专业化经营要求。此外,推动《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由行政规章上升为行政法规,明确商业健康险与基本医保相衔接的保障范围。

29个省份推出263款产品,2022年惠民保呈现七大走向

《报告》统计,2021年5月31日-2022年12月1日,新增惠民保产品共123款,覆盖地区由当时的26个省级行政区扩展到29个省级行政区,惠民保已覆盖除西藏、新疆、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所有省级行政区。内蒙古、青海和陕西三个地区实现了惠民保零的突破。

具体来看,通过对惠民保产品城市特征、医保衔接情况、参与主体、保障责任、既往症群体保障水平、理赔要求等8个一级标签的分析,2022年以来惠民保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七大走向。

覆盖地区和人群不断扩大,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截至2022年12月1日,全国共推出263款产品,覆盖29个省级行政区。整体来看,惠民保发展主要表现为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兴起,向中西部、二三线城市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及直辖市的参与程度更高。

“政府部门+保险公司+第三方平台公司”的铁三角运营模式趋于固定。《报告》统计,2022年发布的惠民保产品仍然有更多政府部门的支持,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更多的参与了惠民保的指导和支持。截至2022年12月1日,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为15款惠民保产品提供了支持。

保险公司参与方面,财险公司仍保持绝对领先优势。截至到2022年12月1日,财险公司参与频次为728次,寿险公司参与频次为245次,养老险公司参与频次为121次,健康险公司参与频次为30次,农险公司参与频次最少,仅为10次。

参与惠民保产品运营的保险经纪公司共57家,明确公布健康管理公司的产品约为40%,在公布了合作药企的142款惠民保产品中,平均单个产品有超过18家药企提供支持。

医保外住院责任比例的显著提高。《报告》显示,惠民保医保内住院责任占比由2021年的92.14%下降到2022年的86.69%;医保外住院责任占比由2021年的27.14%上升到2022年的40.30%;特定高额药品责任由2021年的76.43%上升为2022年的78.33%。

300多种海内外特药纳入保障。特定高额药品责任是惠民保产品的一大特色,产品共纳入了300多种海内外特药。数据显示频次最高的5款特药特药,主要覆盖疾病包括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等发生率高且治疗困难、治疗费用高的疾病。

产品费率小幅上调。2021年,惠民保产品费率更多的集中在60元左右,2022年统计则发现产品费率更多的集中于60元到100元区间范围内,整体均值提高10元左右。

既往症由不可保、可保不可赔向可保折扣赔的方式转变。惠民保产品以“无年龄要求,无职业要求、无健康告知”为重要特点,报告显示90.80%的惠民保产品无投保年龄上限,86.59%的惠民保产品无投保年龄下限,99.62%的惠民保产品无职业要求。随着产品经验的积累,惠民保对既往症的约定也由不可保、可保不可赔向可保折扣赔的方式转变。

医保外住院责任赔付比例明显偏低。《报告》统计,惠民保医保内住院责任和特定高额药品责任赔付比例多数集中在70%-80%的区间内,部分产品赔付比例高达100%,而医保外住院责任赔付比例明显偏低,个别产品医保外赔付比例仅为30%。

席卷1.23亿人后,惠民保可持续发展仍待考

值得关注的是,惠民保虽持续走红,但业务模式、保障责任、费率水平、增值服务等仍在探索之中。从当下的发展与运营现状来看,其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参保率和死亡螺旋两方面的挑战。

对惠民保产品而言,参保率是一项重要指标,参保率越高,惠民保的可及性就越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稳固,这也是一些地区在推动惠民保开展过程中,甚至将参保率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原因。

据镁信健康首席市场官万小龙介绍,整体来看,惠民保全国总参保率在5%左右,大部分地区的参保率目前仍然较低,即使超过20%的产品也为数不多,部分产品2022年参保率较2021年出现明显下滑。

这也是目前业内对于惠民保未来发展比较担忧的原因之一,较低的参保率会产生两方面的不利影响。

第一,由于受众过少,会让惠民保产品无法成为当地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在分摊医疗支出压力方面价值难以充分发挥。

第二,参与的人数过少,会让保费资金池规模不足,承保机构风险难以把控,同时会使得产品运营成本不能有效摊薄,并可能将产品引入到“死亡螺旋”的恶性循环。

“死亡螺旋”是指健康险经营过程中,健康体不断退出,费率提升、进而导致次健康体退出,最终导致保障失败的恶性循环。

《报告》认为,平衡健康体获得感与既往症群体保障水平是惠民保应对“死亡螺旋”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平衡可以减少健康体退出,同时维持既往症群体的保障水平,降低参保率低导致保险资金池规模不足的风险,从而降低产品陷入“死亡螺旋”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支付端,部分项目赔付率上升较快,超过90%的项目甚至出现超赔付风险,面对10%-15%的运营成本支出,惠民保项目整体存在亏损风险。

众托帮联合创始人龙格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绝大多数的惠民保产品,由于在设计之初就没有将利润空间作为主要考量,加之有些地方政府对产品的保障和价格有一定要求,部分项目在前期测算中甚至还存在一定亏损,再加上产品的营销推广费用、后期的服务成本等,如此一来,这类项目难以实现盈利。

为促进我国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在论坛上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商业健康保险的功能定位。

一是研究推动再次以国办名义出台加快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全面规划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方向和方式。

二是针对商业健康保险业务的特殊性,借助《保险法》修改,将健康保险提升为与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相同等级的保险业务,为推进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筑牢法律基础。

三是推动《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由行政规章上升为行政法规,明确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相衔接的保障范围,强化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要求。

在原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看来:“理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尤其是要从针对疾病的治疗理念转为对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理念,关注康复和护理。”同时,桂永浩认为下一步要培养多学科交叉型人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