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离岸汇率破7.27,汇率贬值下债券无熊市的历史经验能否延续?)
财联社10月20日讯(编辑 刘海)10月19日离岸汇率一度达到7.2731,为811汇改以来最高点,汇率波动再次引发关注。但10月国庆假期后,资金利率转松,中长端利率也相应下行,并未观察到市场预期的收紧。广发证券认为,今年以来,汇率和利率的整体相关性不太明显。此外,财联社梳理历史上两次汇率贬值期间长端利率的变化,两次贬值期间都伴随有长端利率的下行,虽然本轮贬值与前两轮有所区别,但中信建投认为目前仍不具备资金利率大幅上行条件。
历史观察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主动贬值,从2015年8月10日至8月13日,期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从6.1162调整至6.4010,累计调升2848个基点,累计贬值4.66%左右。2015 年10月14日至2016年1月7日,美元上行推动人民币贬值,直至2016年1月7日,央行发文表示“当前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有条件继续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才重归平稳。在此期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从 6.3408 调整至6.5646,累计调升 2238个基点,累计贬值 3.53%左右。2016年5月初英国脱欧不确定性提升推动美元上行,人民币再度贬值,截至6月3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至6.6312。
同一时期,从2015年8月10日至2016年6月30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由3.4500%至2.8623%,收益率下行58.77个基点。
第二阶段,观察2018-2019年中美利差缩窄-汇率阶段贬值-外资短暂流出过程。2018年3月22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摩擦正式爆发,当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6.3167。随后美元快速升值,人民币小幅贬值。6月16日,美国正式宣布对华加征关税,人民币加速贬值,直至8月16日有所缓和。由3月22日至8月16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6.3167调整至6.8856,累计调升5,689个基点,累计贬值9.01%。这段时期十年国债收益率由3.7500%下行至3.5950%,累计下行15.5个基点。9月18日,特朗普正式宣布将2000亿美元商品纳入加税范围,中美贸易摩擦仍然是人民币汇率的关键影响因素。
两个汇率阶段贬值的过程中,长端利率是下行或者震荡的状态,广发证券认为,这主要因为汇率贬值往往对应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货币政策偏宽松的阶段。在经济尚未达到潜在增速的背景下,汇率的贬值,往往并不会真正影响货币政策的方向。
当然,这其中还要考虑到外资流出的压力,但对国内债市而言,其流出的规模相对有限,不至于引发汇率贬值预期形成螺旋效应。天风证券也指出,央行对内宽松如果导致了单边贬值预期与持续资金流出,为了稳定市场预期,央行需要干预汇市,付出外汇储备大规模流失的代价。
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为3.03万亿美元。根据外汇储备被要求至少能覆盖3个月的进口和所有短期外债,天风证券按照2020年我国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比重36%与二季度我国进口计算,我国目前较为适当的外汇储备水平应在1.8万亿美元左右,而实际水平完全可以覆盖。
对于本轮汇率调整,中信建投认为本轮没有导致资本大幅外流(与2015周期不同)、央行亦不会主动收紧(与2018周期不同),目前仍采用增加摩擦的干预方式,还未明显动用外储。因此,资金利率不具备大幅上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