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短线策略 - 正文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迎首个GWh级别集采!产业链受益上市公司梳理

来源:财联社 作者:笠晨 2022-09-21 18:4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迎首个GWh级别集采!产业链受益上市公司梳理)

财联社9月21日讯(编辑 笠晨)据北极星储能网,近日,中核汇能发布了2022-2023年新能源项目储能系统集中采购公告,总储能规模5.5GWh。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这是今年以来发布储能设备集中采购需求的第七家央企。也是今年目前规模最大的一次储能系统集采

此次中核汇能发布的集采,共包括三个标段。其中,标段一: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共1GWh。标段二: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风冷,共2.7GWh。标段三: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液冷,共1.8GWh。

全钒液流电池具备本征安全、长寿命、灵活、资源自主可控、绿色环保等多方面优势,主要适用于大规模、中长时储能场景。国泰君安庞钧文等人在7月21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随着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的完善,全钒液流电池的成本降低,有望在储能领域的细分赛道脱颖而出

日前,首个国家级大型化学储能示范项目、全球最大的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一期工程已并入辽宁电网,预计9月底投入商业运行。2021年以来国内已有数个百MWh级别的大型全钒液流电池项目陆续启动。

安信证券王哲宇在9月8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当前全钒液流电池在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中的占比仅为1%左右。若按照2025/2030年10%/30%左右的装机占比测算,则2025/2030年国内全钒液流电池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到11/93GWh,发展空间巨大。

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大致可分为上游资源、中游制造集成以及下游应用三个环节,其中上游主要涉及钒资源的开采与冶炼,中游则进行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包括功率单元(电堆)与能量单元(电解液)两大部分,下游主要负责储能项目的开发和运营。

王哲宇表示,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发展有望明显拉动上游钒资源需求,建议关注攀钢钒钛、河钢股份等产能领先的钒资源企业。

分析师表示,全钒液流电池将明显拉动钒资源需求,企业积极布局。例如攀钢钒钛于2021 年9月公告与大连融科签订协议,将根据生产资源平衡以及钒储能项目需要优先为其安排钒产品供应。2022年以来河钢钒钛、建龙钢铁、中核钛白、龙佰集团等上游资源厂商亦相继与北京普能、伟力得等全钒液流电池厂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国泰君安庞钧表示,目前全钒液流电池的技术成熟度较高,但产业链尚不健全,技术壁垒主要集中在电解液配制和电堆的装配设计。电解液的开发和制备能力是全钒液流电池厂商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具体来看,电解液环节布局的公司有攀钢钒钛、河钢股份、中核钛白;电堆环节布局的公司有国网英大、上海电气、易成新能。

从下游应用来看,短期内,全钒液流电池的主要应用场景为大规模电网侧/发电侧项目,投资主体为大型发电/电网企业。目前大唐、国家电投、中广核等大型电力集团已经启动百MWh级别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建设,华电、国网江苏等亦在进行示范性项目的尝试。

近期,国内大量全钒液流电池厂商通过融资、合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积极扩充自身实力并扩张产能,产业化进程较此前明显加快。根据安信证券整理,上海电气已具备液流储能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能250MW;易成新能子公司与开封市顺河区签约建设 300MW/年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项目

此外,钒的提炼主要分为石煤提钒和钒渣提钒两种。石煤提钒主要采取直接燃烧的方式,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因此是以前钒的最主要产出方式。但是,业内人士表示,显而易见,这种方式极为不环保,所获取的钒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河钢股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