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财联社时评】赋蓝码实际是“层层加码”,这种建议断不可行

来源:财联社 作者:梁柯志 2022-08-01 07:2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财联社时评】赋蓝码实际是“层层加码”,这种建议断不可行)

近日,广东省一位人大代表在省人大闭会期间提出《关于增设蓝码管理减轻基层疫情防控负担的建议(第6002号)》,建议对未履行疫情防控个人责任,比如核酸应检未检人员、疫苗未全程接种人员的健康码赋予蓝码管理,此举引发强烈的舆论反响。对此,广东省卫建委在答复中明确予以拒绝,并详尽阐述了理由。

笔者认为,创设并对特定人群赋蓝码,不仅难以实现所谓的“减轻基层疫情防控负担”目的,反而会增加防疫工作的管理难度。最终会导致“层层加码”,这种建议断不可行。

首先,健康码的赋码标准完全是根据疫情防控、医学原理来确定,大数据技术只是辅助,防疫科学才是核心。这一建议,其实是将未履行疫情防控个人责任与赋码标准挂钩。但从医学防疫角度来看,未履行相关防疫责任并不能推导出其涉疫的必然结果,这本身就违反健康码作为疫情防控甄别工具的初衷。

其次,目前的赋码规则中本身已有“黄码促检”手段,进一步创设蓝码没有必要。至于疫苗接种,从推出之初国家就强调“知情、同意、自愿”是接种的基本原则,三令五申不能强制要求接种。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并非全部人群都符合接种条件,部分人群由于存在接种禁忌不能接种或暂时不能接种。目前基层一般采取鼓励接种的做法,各地偶有一些过头的做法,经媒体曝光后均被及时制止。但如果引入所谓的蓝码动态管理,那么健康码就成了变相强制疫苗接种的工具,其对接种基本原则的危害是巨大的。

最后,从现有的实际情况亦不难想见,引入责任蓝码制度后被赋码人士必然将受到出行等方面的限制,这不仅变相扩大疫情人群限制范围,对经济和社会运作带来负面影响,健康码还可能异化为某些部门和个人的管理工具,一旦开了口子,可能会超出疫情防控的适用范围,而变得无法控制。6月份以来,河南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事件,甚至出现人在江苏、山东低风险区域家中被远程赋红码的奇闻,其实就是健康码被“有心人”滥用的明证。

广东省卫健委也明确指出,由于目前接种数据尚未实现全国联网,各省人员的疫苗接种情况信息未能对接,无法根据外省接种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并赋码,需要基层补录省外接种数据,将更大地增加基层负担。同时,随着我国接种政策调整和不同厂家疫苗接种程序变化,不同人群接种建议和要求也不尽相同,数据上难以动态精准掌握重点人群名单,且赋码判断规则复杂,需要频繁调整,若调整不及时或规则判断不准确,可能造成赋码错误。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