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掌门人专访|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和仁的资本运作可能会经常发生)
财联社推出《The One|掌门人系列专访》,以龙头企业掌门人的访谈为一手信源,透过他们的经营理念与价值观,展现公司价值、行业生态和未来投资方向。本期来看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阐述公司最新并购背后的真正意图。
财联社5月22日讯(记者 刘科 陈抗)日前的一笔收购消息披露后,通策医疗(600763.SH)陷入了“掏光现金接盘”的争议之中,“看不懂”的质疑声不绝于耳。董事长吕建明近日在通策集团总部接受了财联社记者的专访,在他眼中,外界不少人都不真正了解通策此次并购的真正意图。
5月15日,通策医疗、和仁科技(300550.SZ)双双发布公告,通策医疗以7.69亿元交易总额受让和仁科技29.75%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这次收购可以让通策更加专注于主业,成为更纯粹的口腔医院,口腔之外的眼、耳、鼻、咽喉等其他专科都会剥离到和仁科技,同时我们会借助和仁科技的技术人员来开发我们需要的数字化医疗系统,”吕建明坦言,“和仁科技未来会做很多的资本运作,去完成通策当下不能完成的任务。”
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的吕建明,习惯用人文科学的思维方式做商业。如今,吕建明执掌的通策医疗,头顶着“牙茅”的称号,是中国第一医疗服务公众公司和中国最大的连锁口腔医院,其一举一动都被市场拿着放大镜关注。
吕建明直言,“通策的‘股性’已经固定,做任何改变都会引起很大争议,这实际上制约了公司的发展,放慢了我们走向国际级医疗集团的速度,这次收购能把这些不利因素都去除。”
今年一季度,由于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通策的业绩增长明显趋缓。吕建明提到,前4个月,门诊量都处于下滑状态,好在5月以来已经开始回升,“我们判断疫情反复会变成一种常态,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对外扩张和内功修炼都不能停。如果有机会,我们也会考虑一些收购和兼并。”
吕建明说,现在他想做的,是探索真正的数字化医院。他希望,未来可以深刻改变医疗行业架构,不仅仅是口腔医疗,而是整个健康服务产业,“要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只有解决问题才能有价值。”
谈收购:真正决策花了一周时间
根据公开资料,通策医疗此次收购的和仁科技是临床医疗信息化的产品服务商,拥有301医院、西京医院、同济医院等国内一流知名医院为代表。
在通策医疗出手收购前,和仁科技曾试图转让。根据和仁科技披露的材料,该公司大股东早在2021年10月就曾试图出售股权,与彼时的拟交易对手、国资背景的科学城(广州)信息科技集团进行了接触。根据《股份转让协议》,磐源投资将其持有的7940万股公司股份,转让给科学城信科集团,折合成本价为13.58元/股,转让总价约10.78亿元。今年4月,和仁科技公告,将合同生效期限及最晚交割完成日分别延迟一个月。
一个多月后,和仁科技宣布花落通策,显得有些突然。
吕建明告诉财联社记者,他与和仁科技实际控制人杨一兵早年就相识,他本人对和仁科技商业模式及相关情况也比较熟悉。此次决策从五一假期前开始,到正式决定,也就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此前的接触只是有业务合作的打算,“因为太快,知道的人也非常少,所以市场觉得很突然。”
即使决策时间迅速,但这次收购在吕建明看来也是一次低风险、高收益的收购,“和仁主要服务于中国头部的三甲医院,资产健康,从基本面来看,和仁账上现金充沛,主业清晰,非常适合作为通策医疗的第二个平台,打造多专科医疗集团。此外,和仁的客户和我们有一定的协同性,一些潜在未完成业务,我们可以帮他们激活,未来业务成倍增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吕建明称,公司旗下各口腔医院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及发展可以激活和仁科技的潜在业务,“无论是公司正在建设的紫金港医院还是滨江的“未来医院”,均离不开智能化的诊疗空间,构建大数据平台与人工智能平台,整理、分析医院运营情况与客户的健康信息,通过智能分析输出高质量的诊疗、运营管理方面的分析成果,提升医疗质量与运营水平,成为未来各个医院升级的看板,和仁科技打造的整体数字化解决方案也将在这里实施。”
一部分人对于收购的解读是通策想要跨界信息化,这在吕建明看来是很大的误解。他解释称,“和仁目前的信息化方案与通策想要实现的医疗数字化有本质区别,前者是响应综合大医院的管理需求,后者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知识共享系统,因此,通策要借助和仁成熟的技术,来开发符合通策理念和需求的系统,探索真正的数字化医院。同时,彼此业务主体的独立性不变。”
对于未来的规划,吕建明提到,和仁的资本运作可能会经常发生,因为收购目的就是通过和仁的资本市场操作来做大医疗服务产业,“通策会坚持做纯粹的口腔医院,和仁会进行双主业运行:多专科医疗集团和数字化医院建设。”
谈公司:通策的“股性”已经固定了
提起通策的股东们,吕建明的语气颇有些复杂。他表示,通策的“股性”已经固定了。
吕建明说,“在市场眼里,通策已经形成了固有印象:稳健、现金流充沛。公司近五年的ROE(净资产增长率)都在20%-30%,不分红、不送配股、不融资,靠内生力量一步步扩张至今。大家接受这种个性,习惯这种节奏,不希望改变,实际上制约了我们的发展。”
因此,这次收购对于通策的意义是一箭双雕:既可以继续朝着投资者喜欢的方向坚持下去,又可以通过和仁科技去完成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目标。
专访中,吕建明再次提及梅奥诊所“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即“医生诊断数据带动整个治疗团队和背后的供应链”,此前他也曾多次表达过“希望成为中国的梅奥”的愿景,并在调研中说,“通策的信息系统有很多想做却无法实施。并购后可以参考梅奥模式,实现完全闭环的统一管理系统,和仁的杭州医疗云、湖州医疗云、健康云等项目都是很好的业务基础。”
梅奥诊所从2015年开始耗资15亿美元,将旗下90家医院的病历系统迁入“EPIC”系统,并将总部大楼改建为“培训和指挥中心”用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培训。通策也计划通过收购,完成其动态电子病历的云端化,构建医疗体系生态。
谈未来:疫情常态下扩张不能停
在《致通策医疗全体股东的公开信》中,吕建明写道,“2021年下半年至今,疫情此起彼伏,不得消停。2022年可以确定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一年,无论采取何种防疫政策,都不能避免对经济社会有重大的影响。一季度我们多家医院轮流关停,门诊量荣枯不定,二季度的疫情影响以及防疫政策发挥的效应,大家都身临其境,无需赘言。”
虽然无法左右病毒,但吕建明不想放弃扩张计划,尤其在外省的布局,他表示重点关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收购后,和仁可以跟我们共享更多的医疗资源,扩张计划不会停止只会加快。”
通策的扩张计划称之为“蒲公英计划”,采用“区域总院+分院”模式,区域总院基于自己的品牌公信力与影响力为分院背书,并利用优质医生资源提供医疗技术与服务上的支持;分院利用总院的影响力,在各地迅速扩张实现下沉,同时吸纳年轻的医生资源并进行实践培养,待年轻医生成熟后再复制团队进行新一轮扩张。
目前,通策在浙江省内口腔医疗机构43家,8家分院分别处于筹备、建设、验收阶段,此外还有10家分院已经完成立项,即将开始建设。2022年重点建设的紫金港医院是公司重点布局的头面部医学中心,建成后将为公司在杭州新增牙椅(床位)超500张;滨江的“未来医院”项目建成后将在杭州新增牙椅43台。
采访实录
谈行业:行业的市场增量远大于存量
财联社:你如何看待整个口腔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市场?
吕建明: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增量市场远远大于存量市场的行业,现在大多数行业都是相反的。口腔医疗在中国的渗透率非常低,每年洗两次牙的人连1%都不到,但这个需求是存在的,这是我们很大的发展动力,我们未来的目标要成为医学的绝对龙头、无可争辩的医疗头部。
目前口腔市场细分为高端和中低端,我们以前丢掉了低端市场,现在想要拿回来,这个过程是有困难的。
谈集采:重点是要提升医疗服务资源
财联社:种植牙集采对公司的影响有多大?
吕建明:种植牙的集采冲击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的反应上,没有产生实际性影响。老百姓想要看病便宜一点,我们应该响应,所以我们首先要打造一个种植超市,进口的便宜的产品都有,负责任的医院应该提供多种产品。
集采主要是针对耗材,公立医院的定价按照耗材的三倍来定,这种定价系统造成了大家的误解。我们不是靠卖耗材来赚钱,是靠服务取胜,现在优质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低端市场竞争白热化,这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