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访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周天勇:第二个百年要把低收入人口的规模与数量做小 把中等收入人口做大)
在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中国的实际水平甚至已经超越了小康社会,达到比较先进、比较发达的水平。
7月1日上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中国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站在两个百年的交汇点上,如何看待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如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周天勇,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21世纪》:中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付出了巨大努力,你怎么看待这一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
周天勇:20世纪70年代末小平同志提出来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人均GDP到上世纪末翻两番达到800美元,也就是达到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其实我们超额完成了这一任务。这一时期我们通过改革加开放调动亿万人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业就业动力,改革国有企业、抓大放小;个体私营企业与国有集体经济共同发展。GDP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增长也比较快,整个市场和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进入21世纪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01年起我们更大力度加快开放,比如加入WTO、融入全球化,国际投资增加,大型外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投资建厂,国内企业也蓬勃发展,国际上次贷危机和主要债务危机时中国经济逆势而进,到了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提升到全球第二位了。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人均GDP水平也增长很快,特别是后10年我们加大了扶贫攻坚,包括完善城乡低保、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医疗保障和城乡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这10年中国采取了开发式扶贫、异地转移搬迁式扶贫以及造血式扶贫。通过激发贫困地区创业干事的活力去扶贫,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解决贫困问题,这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21世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对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大的变化和影响?
周天勇:第一,我们从改革开放初期基本上是一个农业社会转变成城市社会和工业、商业服务经济的这样一类社会。2020年按户籍常住人口计算,城镇化水平为63.89%。
第二是在产业上,1978年时第一产业占GDP比例为28.2%,2020年下降到了7.7%,第二三产业比例提高到92.3%。过去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是以初级加工为主,出口的是资源本身或是初级产品。改革开放后装备和产业的技术进步速度非常快,现在我们可以生产汽车、制造大飞机、使用5G等,中国形成了一个水平较高、门类齐全和有完整产业链的工业体系。
第三是我们形成了现代的交通体系。中国的高速公路、高铁、机场、港口等交通体系日臻完善且水平很高,并呈现出网络化特点。我们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也和发达国家处在同一个水平上。所以在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中国的实际水平甚至已经超越了小康社会,达到比较先进、比较发达的水平。
最后是生态环境,中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比如森林覆盖率提高、降低大气江河湖海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减碳降温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进展。许多地区已经初步建成了山清水秀、水气清洁的生态系统。
《21世纪》:中国已经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你认为这一阶段的战略安排的方向在哪里?
周天勇:从战略目标上看,首先要朝着建设一个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友好的美好社会努力,这也是我们党执政为人民的初心。
其次是要实现新两步走的战略,一是先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二是在建国100周年的时候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因此这一阶段要保证一定的增长速度,既不能唯增长速度,但是也不能没有增长速度,要尽可能地保持一个中高速的经济增长。
再次,要增强居民的消费水平,关键要提高农民、中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水平,这也是中央一直强调的要增加中等收入人口,把低收入人口在规模上、数量上要做小,把中等收入人口要做大。现在一些学者提出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我觉得是很好的建议,加快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提振居民消费需求的支付能力,有助于维持我们国家未来1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市场兴旺和经济繁荣。
第四,就是城乡融合。在振兴乡村的同时推进城市化,要通过城乡之间人口、劳动力、技术、土地和房屋等要素的双向流动和置换来盘活资源,调动城乡经济活力,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实现整个社会和经济的结构转型。
最后,很重要的是要加快改革开放。中央部署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的措施,包括要素市场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第二个百年要加快这些改革的力度,向改革要速度,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质量。改革开放是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虽然眼前遇到外部一些不利因素,但是中国还是要本着多边合作、互利共赢的思路,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中国和其他国家既要为全球的一些公共利益,比如降碳、碳中和、减贫等承担责任和义务,大家共同努力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要在为各国谋求福祉上多边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经济。
《21世纪》:在你看来,如果量化的话,怎样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称为中高速?
周天勇:中高速度,其范围一般指4%及其以上到8%以下的增长幅度,按照2020年的GDP总量计算,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要想在未来15年中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035年人均GDP再翻一番,成为中等水平的高收入国家,每年年均增速不能低于4.73%。考虑到1.5%和2%的价格因素,在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名义GDP增速要达到5.5%~6.5%。
(实习生王梓涵对此文亦有贡献)
(作者:卜羽勤 编辑:林虹)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