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直面少子化与老龄化:专家建议激发生育潜力,着重培养两个人口红利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直面少子化与老龄化:专家建议激发生育潜力,着重培养两个人口红利)

着重培养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力资本,用科技推动经济;以及老年人的财富结构,用消费拉动经济。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揭晓,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处于较低水平。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亿人,占比18.70%,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亿人,占比13.50%,与2010年相比上升4.63%。

在5月11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上述统计数字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低生育将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面临我国人口“少子化”与“老龄化”的趋势,幼有所育、老有所养两端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之前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服务好一小一老非常重要,前者是国策、后者是民生。降低住房成本、提升教育的公平性与职业性、完善母婴保障工作是激发生育潜力的关键。深度老龄化社会要着重培养两个人口红利,即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力资本,用科技推动经济;以及老年人的财富结构,用消费拉动经济。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则向记者指出,我国养老呈现“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十四五”期间应聚焦以社区及家庭为单位的普惠型养老,切实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住房、教育、母婴保障

总和生育率指的是妇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总数。一般而言,总和生育率要达到2.1,才能保证整体人口水平相对稳定。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远低于该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曾撰文指出,从某种程度上看,人口出生率下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弱化了家庭功能,逆转了代际间财富流的方向,使得多生孩子成为非经济理性的事情。”

此外,避孕节育技术更加可及,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升等因素也强化了家庭对于子女数量的理性选择。

宁吉喆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为1.8,要释放实际存在的生育潜力,需要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子女的成本。

在杨燕绥看来,降低住房成本、提升教育的公平性与科学性、以及完善母婴保障是激发生育潜力的关键:“首先要坚持房住不炒,降低年轻人住房的成本与负担。”

“其次,基础教育要公平化,不要搞精英教育。但社会上已形成了往‘精英教育’靠拢的风气,无论是资金上还是精神上都给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因此要进一步提升教育的公平性与科学性。”

“第三要完善母婴保障。相关的工作包括女性就业保障、发放生育津贴、发展普惠型托育服务、儿童基因筛查等。”杨燕绥说。

董登新则着重指出,可以通过为拥有0-3岁婴幼儿的家庭按月发放补贴,同时将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方式强化家庭养育孩子的信心。

培养两个人口红利,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从挑战方面看,宁吉喆说,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将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

杨燕绥向记者表示,据测算,中国将在2023年之前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意味着每5个劳动年龄人口需要赡养1位老人。但由于升学、失业、伤残等原因,并非所有劳动年龄人口都具备通过缴纳社保承担赡养责任的能力。加之逐渐壮大的灵活就业从业人群无法通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进行参保,以及女工人、女干部早于60周岁退休等原因,早在2018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赡养比已滑落至2.55:1。

更为关键的是,1963年,我国出生人口总量达2934万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顶峰。这部分人群即将步入退休阶段,我国的老年人赡养压力即将进一步增加。

破局之道何在?杨燕绥指出,要着重培养两个人口红利,即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力资本,用科技推动经济;以及老年人的财富结构,用消费拉动经济。

“就劳动年龄人口而言,需要培育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升工匠精神、合作精神,促进身心健康,从而扩大就业覆盖面,增加个人财富积累。从国家的角度来说,人均GDP、人均劳产能的提升将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个人的角度来说,通过参加各类养老保险、资产配置等方式,在年轻阶段也能解决老年时的后顾之忧。”

“而在老年人方面,需要做好终身理财服务。首先要解决老年人住房问题,‘以房养老’是居家养老的基础。其次,银行、保险业从业人员应着力成为老年人的理财规划师,增强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与纳税能力。”杨燕绥告诉记者。

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方面,宁吉喆表示,“银发经济”发展得到促进,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正在扩大,还将推动技术进步。

其中养老服务前景广阔。董登新向记者指出,我国养老呈现“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十四五”期间应聚焦以社区及家庭为单位的普惠型养老,切实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董登新说:“最重要的是以社区为平台,继而把社区的触角引申到家庭,建立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居民健康档案,同时在社区布局志愿者与专业社工,打通向个家庭上门服务的通道。其次,也可探索把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模式嫁接到家庭中来,这同样需要社区的依托。”

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则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重点工作。杨燕绥表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让专业医护服务嵌入社区,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在社区内便可得到慢病、急诊、康复的相关服务。

董登新则指出,“医院办养老院”应多多益善,同时鼓励基层医疗机构进社区,推广家庭医生的签约,这将促进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与服务效率。另一边厢,“养老院办医院”则要严格控制,这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大量闲置,同时也会为医保基金的使用带来风险。

(作者:尤方明 编辑:周上祺)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